首页 理论教育 新技术能否平息抵制风波中的安全问题?

新技术能否平息抵制风波中的安全问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全球范围内发生过若干起与氢燃料电池和储氢设施有关的安全事故,一时间掀起了部分国家和地区民众对于这一新兴技术的质疑乃至抵制。两起事故接连发生,直接引发大批韩国民众举行抗议活动,反对韩国政府和企业在自己居住地附近修建氢气设施。然而,类似的回应依然无法平息韩国民众的恐慌情绪。受2019年氢能相关事故影响,民众抵制氢能源和燃料电池的核心地区之一就在韩国。

新技术能否平息抵制风波中的安全问题?

2019年,全球范围内发生过若干起与氢燃料电池和储氢设施有关的安全事故,一时间掀起了部分国家和地区民众对于这一新兴技术的质疑乃至抵制。

韩国,2019年5月,首尔以东约220公里的江原道江陵科学园发生氢气罐爆炸,共导致2人死亡、6人受伤。据悉,爆炸发生时,园区内某机构正在进行氢气生产和使用方面的测试。9月,韩国一家化工厂又发生氢气泄漏事件,随后发生的火灾导致三名工人烧伤。

两起事故接连发生,直接引发大批韩国民众举行抗议活动,反对韩国政府和企业在自己居住地附近修建氢气设施。

对此,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相关人士的表态为:在加氢站等设施的使用和普及过程中,出现类似事故的概率很小,因此韩国仍将继续推行氢燃料汽车的相关扶持政策。此外,业界有专家指出,韩国发生爆炸的储氢罐与车载储氢罐并非同一类。然而,类似的回应依然无法平息韩国民众的恐慌情绪。

在挪威,2019年6月,首都奥斯陆郊外的一处加氢站发生爆炸,丰田和现代随即停止了该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售

在美国,同月,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空气化工产品公司,化工厂的储氢罐和氢气运输拖车发生爆炸和火灾,导致当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供应中断。

实际上,上述四起氢气事故的发生主体都是加氢站或者化工厂,并不涉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但由于氢气的使用安全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密切相关,因此事故的发生直接加剧了公众对于这一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不信任感。

从气体本身的特质来看,氢气无色透明、无臭无味、极易燃烧,同时也是自然界最容易泄漏的物质之一。然而,仅从氢气的特性来评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确实有失偏颇。(www.xing528.com)

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就曾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安全。这是因为:燃料电池的工作方式内燃机很类似,燃料与电堆是分开的。假如电堆出现问题,只要先把氢气切断就可以,因此比较安全。

从2019年氢气事故的直接原因来看,人为因素的确占据了主要地位。例如,韩国爆炸事故的初步鉴定原因为:在进行水电解氢气试验的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爆炸。此外,美国频发氢气泄漏和爆炸事故,也与周边工厂大量冷氢气直接泄放有关。

由此可见,在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合理的技术手段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是规避潜在风险的最重要方法。

无论如何,对于致力于研发和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企业而言,事故频发绝非好事。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超过7500辆;虽然同比增幅高达90%,但基数仍然极小。

日韩车企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售的主力军,也是多年来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中,现代NEXO 实现销量4 818辆,市占率高达63.6%,销量打破之前丰田Mirai在2017年创下的2 689辆年度销售记录。丰田Mirai和本田Clarity2019 年分别实现销量2 407 辆、349 辆,市占率分别为31.8%、4.6%。

受2019年氢能相关事故影响,民众抵制氢能源和燃料电池的核心地区之一就在韩国。对此,尽管各国政府一再重申发展氢能的重要性以及氢燃料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却依旧无法消除民众的顾虑。

可见,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想要在真正在市场上“落地生根”,除了突破技术瓶颈和成本困局之外,如何破除民众和舆论对氢能使用安全性的顾虑,将成为重要课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沟通方式,更需要在审慎调查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剔除所有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的人为因素和操作失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