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解读苏轼《定风波》中的无风雨无晴

深入解读苏轼《定风波》中的无风雨无晴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说,无风无雨最好,无风无雨则无盼晴、喜晴之心,不惊不喜,淡定洒脱,超越荣辱,超越名利,超越了官场。人生风雨路,坎坷何其多,贵在有一种从容淡定、处之泰然的心态,有一种忘怀得失、忘怀荣辱的心怀,有一种无惧风雨、不喜晴日的态度,苏轼的《定风波》在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宦海体验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达观处世之道。

深入解读苏轼《定风波》中的无风雨无晴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www.xing528.com)

有一首流行歌曲这样唱道:“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的确,对于宋代大文豪苏轼来讲,自然风雨可以浇湿他的身体,却浇灭不了他对生活的深情;仕途风雨可以摧毁他的功名事业,却摧毁不了他那颗豁达乐观的心。《定风波》就为我们描绘了词人风雨不惊,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苏轼贬官黄州,担任虚职,有名无权,较为清闲,曾购田沙湖,耕耘劳作。这首词就是词人一次赶往沙湖途中遇雨而晴的即兴之作。且看词人对待风雨人生的态度。

风雨忽至,同行狼狈,惊慌失措,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唯有诗人,不需披蓑戴笠,不听穿林打叶,不妨吟啸徐行,置风雨于身外,酝诗情于胸中。“莫听”是砍切语,干脆果决,掷地有声,意谓自然风雨不足萦怀,不需介意,更不须逃避,只管我行我素,为我所为即可。“吟啸”是雅兴豪情,面对风雨,有心吟诗诵文,有意引吭长啸,何等豪迈潇洒!何等自由旷达!没有连天叫苦,没有丝毫畏怯,没有半点沮丧,只有诗意和浪漫,只有超脱和达观。“徐行”是随心漫步,不惊不慌,不疾不缓,镇定自若,处之泰然。“吟啸”再加“徐行”,活画词人本色,无惧风雨,诗意人生,张扬性情。“何妨”则略带幽默,举重若轻,化实为虚,意为不妨如此,不妨一试之意,在诗人看来,“吟啸”“徐行”是战胜风雨的一个小小技巧,有此足够,无须费尽心思、想方设法。面对人生风雨,诗人略施小计,显得游刃有余。诗人自信而豪迈坦言,我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慢步徐行,远远胜过骑着高头大马嗒嗒飞奔,谁怕风雨人生呢?本来,雨天赶路,竹杖芒鞋,未免拖泥带水,行动不便,词人何以有远胜车马之说呢?注意,一个字“轻”,字面而言是轻捷方便,深层而言是心闲无事,无官一身轻,无事一心闲。一个人只要保持这种悠然自得、轻松愉悦的心态,还有什么挫折不能战胜,还有什么烦恼不能消除呢?“竹杖芒鞋”和“高头大马”形成一组对比,暗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竹杖芒鞋,闲适散漫,素朴古雅,代表一种追名逐利,争官夺权的仕途生活,即“行人路上马蹄忙”。封建士大夫恪守儒家之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早已看透官场凶险,萌生归向田园、洁身自好之意,因此,他觉得远离官场,远离功名,过清闲自在的日子,至关重要,似乎也唯有如此,才可以活出真我的风采,自由的滋味。有此信念,抱此心态,何惧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人联想到张志和的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活脱脱一派归隐青山绿水,放浪自然天地的风采。一个“任”字更是写尽了诗人任凭风雨变化,我自岿然不动的生活态度。不同流合污,仰人鼻息,不与世沉浮,吹吹拍拍,坚守自己心中的律令,活出真我活出性情。这就是词人的生活信念。

一路竹杖芒鞋,一路吟啸徐行,几多潇洒,几多惬意。春寒料峭,风吹酒醒,诗人略感寒冷,但是,放眼山头,却见一轮夕阳缓缓西沉,光芒灿烂,给人以温暖,给人以热力。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了风吹雨打,诗人欣慰有山头斜阳相迎。一个“相迎”写出了词人的激动,欣喜之情。夕阳像老朋友,不经意间就撞入了词人的眼帘,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词人的到来。沐浴着余晖晚照,呼吸着雨后清新,词人身心轻快,神清气爽,突然之间,心有顿悟,回首来路风雨飘摇,体味现在夕阳晚照,回去,风雨阴晴全部抛在脑后!常人看来,风雨让人惊,晴日让人喜,历经风雨的人盼望阳光,久陷困顿的人盼望解脱,正如黄庭坚所说,“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谪居黔南十首》),可是词人对此想得更深远,更达观。他说,无风无雨最好,无风无雨则无盼晴、喜晴之心,不惊不喜,淡定洒脱,超越荣辱,超越名利,超越了官场。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词人明确提出“归去”,此处化用陶渊明诗歌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的诗意,辞别官场,远离风波,归隐田园,归隐心灵。一个人回到了自己的心灵,才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才是一个自由而旷达的人,词人向往这种境界,这首词其实就是借风雨人生来表达词人的生活理想。

人生风雨路,坎坷何其多,贵在有一种从容淡定、处之泰然的心态,有一种忘怀得失、忘怀荣辱的心怀,有一种无惧风雨、不喜晴日的态度,苏轼的《定风波》在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宦海体验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达观处世之道。这或许就是词作的思想价值所在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