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余晖照耀下的会泽城-文情诗韵系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诗文集

余晖照耀下的会泽城-文情诗韵系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诗文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泽城曾被农业社会的最后一抹余晖照得金碧辉煌。”雍正八年,受命于危难的崔乃镛选址建会泽石城,若按传统方式选址,则一定是选择坐北朝南的青龙山麓。在石城的南侧,是会泽学署及文庙,坐落于灵壁山麓的缓坡之中,据传,牯牛寨峰的山脉,走向最后形成九个起伏的山脉交汇于此地,在此建成文庙,有“九龙捧圣”之说。这就是18世纪初叶的会泽县城。

余晖照耀下的会泽城-文情诗韵系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诗文集

“会泽城曾被农业社会的最后一抹余晖照得金碧辉煌。”

雍正八年,受命于危难的崔乃镛选址建会泽石城,若按传统方式选址,则一定是选择坐北朝南青龙山麓。为什么会选择坐南朝北的灵壁山麓呢?这位知府凭他丰富的知识,作过比较周详的考虑。该城址背靠4000多米的牯牛寨峰,按其山脉走向最后归结于灵壁山麓,面临一片沼泽湖泊,牛栏江和小江环抱东西。这种选择既符合传统文化原理又因山随势,有“适形者止”的顺应自然的考虑,显得十分得体而又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

会泽石城为长方形规整的几何形体,在东西、南北的中轴线上,设城门四道,并随东西、南北对应的中轴线形成“十字形”的主要街道,在十字形的主街上再连接次要的巷道,形成棋盘式的道路格局。若结合城郊来看,东西两向是昆明、昭通、宣威等地进入县城的主要通道,要进入县城,先必须通过东西两座牌坊,再进入东、关和西关及东西栅子,最后从东西城门入城,城外这些设防,都起到护城和防卫的作用。在石城的南侧,是会泽学署及文庙,坐落于灵壁山麓的缓坡之中,据传,牯牛寨峰的山脉,走向最后形成九个起伏的山脉交汇于此地,在此建成文庙,有“九龙捧圣”之说。这种传言,把会泽文庙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从而也说明了古人重视教育、推崇儒家思想的程度。石城外的东侧和东南隅为冶炼、铸币的宝云旧局和宝云新局,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避免了烟尘对城市的污染。到义宁任知府时,义通河流经石墙城北端,不但有护城的作用,也达到了调节净化城市环境的功能。

石城内是以东西、南北形成十字形的主要街道,故府衙、县衙和军事要地参将署和守备署都在县城内的主要位置,连国家祭祀性的武庙也选在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之上。晚清时,西方宗教传入会泽,天主堂和耶稣堂的选址则在县城内的东北隅。会泽县城因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形,其大门多开于北向和东向,府衙、县衙,各会馆寺庙,门向都朝北开。合院民居,多取北向,有的合院,因地限制,原可朝南而开,但却宁可浪费一段面积,于东面留一条南北向的甬道,门朝东向而开,这都可以从二道巷、三道巷、丰乐街找到例证。县城的民居一般不超过三层,或明二暗三,位于北部的院落不超过后面同向的院落,客观上形成了县城内民居高度上的一致,其楼层的高低,大门的朝向,院落的规模都体现了一种秩序性。(www.xing528.com)

会泽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可以说是历史的偶然,但却蕴含了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中国的封建社会,到清康乾时期可谓达到顶峰。这时,西方世界已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而中国,自清军入关后,虽经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但整个社会仍在封建经济中徘徊。处于沿海地区的江南各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某些气息,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与交换需要相当数额的货币支持,清王朝无法抵御这种大规模的资本冲击,在这一矛盾下,采取了限制纸币与私人资本的发展,采用了银与铜钱同时进入流通的货币政策,加大了以铜为主的铸币金属的采买和开采,以缓和市场的需求,会泽正是在从日本采办洋铜无着的这一大背景下才获得发展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历史选择了会泽。乾、嘉时期,大量的客商和淘金者拥入会泽,县城作为铜的聚散地也获得极大的发展,真可谓是“五方杂聚,百物竞流,商贾辐辏,酒旗茶旌,辉映相望”,达到十分繁华的境地。

以十字街为中心的东西街和南北直街,是县城的主要商业区,街道的两旁,各种铺面林立,各种不同的方音在这里交汇,街两旁错落有致的青瓦屋面及猫拱墙,还有古式的雕花门窗以及店门前的拦柜,加之青石铺地的街面,为防火而设置的盛水石缸,标杆而竖起的街灯,无不透出石城繁华、古朴的街区特色,形成了繁华而又热闹但不乏亲近、舒适、温和的空间环境。位于北面的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及丰乐街,是会泽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官宦人家的居住之地,幽静而恬淡,置身其中,所感受的是“庭院深深花有影,小巷寂寂香无踪”的幽雅、神秘。府衙和县衙前的义仓街、米市街、堂琅街,因衙门的肃穆、庄严,形成了街区凄清、空寂的另一特点。城外的鲁机村、铜匠街、豆芽街等,是寻常百姓的居住之地,这里房屋低矮,住宅拥挤,透出的是为生计而奔忙和劳作的热烈而又繁忙的街巷景色。

入夜,县城灯火通明,各种声音杂处,酒肆猜拳行令的激昂,茶楼说书人的抑扬顿挫,会馆寺庙木鱼的幽雅,马店归宿马嘶的急迫,小商小贩吆喝的婉转,形成了一曲县城夜晚的交响曲,回旋、飘荡于灵壁山麓的县城上空。这就是18世纪初叶的会泽县城。虽这一切大多数已不复存在了,但我们漫步于传统风貌街巷时,还可以寻找到当年繁华的遗踪,体会当时名城的韵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