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文情诗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文情诗韵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部会泽历史,就是三千年铜的开采、冶炼、鼓铸、京运的历史。可见,距今3200年的周朝晚期,会泽的铜矿资源,就能开采。到乾隆十八年,又设宝云新局,设炉50座,每年铸钱33万余串,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才告结束。会泽县城也因铜的生产,“商贾云集,八方辐辏,俨然一都市”,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从1913年至1939年20年间,公司产铜为10672吨,最高产量的1918年,也仅达12万公斤,这比起乾隆时期的产铜量,实微不足道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文情诗韵

一部会泽历史,就是三千年铜的开采、冶炼、鼓铸、京运的历史。

最早记载会泽产铜的史籍,是《华阳国志·南中志》,书中记载:“堂琅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有堂琅附子。”《云南文物考古四十年(代序言)》说:“最近,在中国科技大学钱临照教授指导下,用现代实验方法对河南安阳著名的妇好墓出土青铜器进行研究,发现商代‘妇好墓’部分青铜器矿料不是产自中原,而是来自云南某地。这就证明了,早在3200年前云南的铜矿资源就已经开采利用了。”张增祺先生所著《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说:“比如1979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其矿料,经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鉴定,来自云南某地(很可能在东川一带)。这就是说,早在三千多年前,云南的铜矿资源就开采利用了,而且远传至中原地区。”可见,距今3200年的周朝晚期,会泽的铜矿资源,就能开采。春秋战国时期,从娜姑、者海出土的青铜戈、青铜铧及青铜剑柄看,当时会泽的铜矿冶炼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已能锻打较为简单的生活用具和兵器了。东汉时期,会泽铸造和锻打的洗盥用具“堂琅铜洗”,已享有盛誉。从传世之品和县城近郊出土的40多件文物看,除洗(盆)外,釜、甑、簋也最具特色,其造型、铭文和图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是滇中出土文物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三国两晋时期,古堂琅人首次提炼出了金属镍,并与铜一起冶炼成白铜,据世界冶金史记载,18世纪镍才由瑞典人克朗斯塔特首次发现。《云南考古》说:“朱提堂琅地区冶金事业方面还有一项伟大的创造,即白铜的创造。其产地即是盛产银铜的堂琅。镍的首次提炼成功及白铜的合成,是云南古代劳动人民的贡献,自此以后,云南白铜一直享有盛名,甚至远销外国。”《乾隆·云南通志》载:“太监墓,东川府东北七十里七雄厂(今矿山镇)。后汉高祖刘䶮遣寺人来厂采办银坑,殁葬其地,至今碑碣犹存。”刘䶮为五代十国后汉皇帝,建都广州,他派太监到会泽采办银铅,说明这一时期会泽银、铅生产的规模和对外影响的程度。元朝,东川铜的情况虽没有记载,但云南铜课始于元朝,《元史·食货志》载: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岁课云南,2380斤。这些课税铜,应该说,很大一部分采自东川。明朝,会泽划归四川管辖,《四川总志》载:“东川府会川卫所属山川,内产青丝、银、铜诸矿,军民往往潜取。”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途经曲靖时,于九月二十二日,记下了“乃近日东川驮铜之骑所出,无同行之旅,不可独去”的会泽铜矿外运的情况。

清朝,由于清政府采取了以银和铜为原料的货币政策,为了铸造铜钱,先是从日本采购洋铜。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云贵总督蔡毓荣上《筹滇十疏》,其第四疏提出了“广鼓铸开矿藏”。清政府把铜的开采转移到了国内,到乾隆时期,东川的铜矿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到了鼎盛的时期。当时的铜厂达33个,其中产量最高的有汤丹厂、碌碌厂、大风岭厂、柴牛坡厂、茂麓厂,这些大厂还辖带若干小厂。从产量上看,乾隆、嘉靖时期,铜矿的最高年产量达1000万斤以上,据《新纂云南通志》仅从以上五厂年产量统计,额铜为430.3万斤,闰年额加30.2万斤,课余额定京省铜436万斤,年产铜900万斤,占当时全省产铜量的75%,占全国铜产量64%。为此,会泽当时的铜冶业,成为清政府一项“要政”——“铜政”。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乾隆皇帝为东川府铜矿龙神庙御笔亲题“灵裕九圜”四字,其意思是龙神庙的神灵十分灵验,使铜矿开采丰旺,其神威已扩展到九重天之上。一位京城的皇帝,能想得到边陲一个小县城的一座庙,并为之题书,可见重视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雍正十二年(1734年),县城设宝云旧局,设炉28座。到乾隆十八年(1754年),又设宝云新局,设炉50座,每年铸钱33万余串,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才告结束。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允许东川余铜供两湖、江苏采买,同年,三省派员赴东川采办余铜,这是会泽京运的开始。此举,持续160多年,会泽作为京铜的聚散地,从县城水、陆两路运往泸州后,经长江仪征而达扬州,转入运河,经天津再陆运京城,全程一万里以上,形成了边陲会泽万里运京铜的壮丽景观,会泽也因京铜的起始地,冠以“万里京运第一城”的桂冕。同治十三年(1874年),会泽成立了“东川矿务股份公司”,为云南最早集聚商股、实行资本组织形式的地区。(www.xing528.com)

整整100多年时间,会泽铜冶业,产量之高,数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运铜路程之遥远,道路之艰险,对外影响之深远,贡献之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会泽县城也因铜的生产,“商贾云集,八方辐辏,俨然一都市”,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辛亥革命后,京铜停运,协饷无着,东川诸矿生产停顿,于民国二年(1913年)在今堂琅街成立“官商合办东川矿业公司”,股东计400余人,黄德润任公司总经理,恢复了铜的生产。从1913年至1939年20年间,公司产铜为10672吨,最高产量的1918年,也仅达12万公斤,这比起乾隆时期的产铜量,实微不足道了。

综观会泽以铜为主的矿冶业3000多年的历史,仅清朝,产铜总额约在75万至90余万吨之巨,实为中国开发史上巨大纪录,其工艺,特别是白铜的发明,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三千文脉缘于铜”,铜冶业是会泽人民的骄傲,也是会泽名城的灵魂,相信会泽人民,一定会珍惜自己的冶铜历史,再铸会泽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