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汽车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今已有近百台PC25磷酸型燃料电池电站在世界各地运行。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已有2 MW实验电站正在运行,目前此类燃料电池正处于商品化的前夜。目前,Ba11ard公司已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奔驰汽车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等合作,组成跨国公司制造PEMFC和SOFC,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电池供应商。PEMFC除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无污染等一般燃料电池的特

汽车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燃料电池(Fue1Ce11,FC)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1839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格拉夫(Wi11iam R.Grove)爵士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燃料电池研究报告,即在实验室里利用电解水的逆反应成功地得到了电流。格拉夫研制的单体燃料电池采用镀制的铂(p1atinum,Pt)作电极,以氢气为燃料,以氧气作氧化剂。报告指出——强化气体、电解液与电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从此拉开了研制燃料电池的序幕。

1923年,施密特(A.Schmid)提出了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的概念。英国的培根(F.T.Bacon)教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双孔结构电极的概念,并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和自由电解质,成功开发了中温(200℃)型(即培根型)碱性燃料电池(A1ka1ine Fue1 Ce11,AFC)。

1960—1965年间,美国普拉特·惠特尼(Pratt-Whitney)公司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1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委托,在培根型AFC的基础上,为“阿波罗(Apo11o)”登月飞行成功开发了PC3A型碱性燃料电池系统。PC3A电池组正常输出功率可达1.5 kW,过载能力可达2.3 kW。到1990年,54套PC3A型碱性燃料电池系统9次用于“阿波罗”登月飞行、太空实验室(sky-1ab)以及Apo11o-Soyus飞行的总工作时间达10 750 h。

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1ogy Corporation,UTC)在NASA的支持下,成功开发了航天飞机使用的石棉膜型碱性燃料电池系统,并于1981年4月首次用于航天飞机飞行。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燃料电池在航天飞行上的成功应用和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提高燃料有效利用率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时,科学家们从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经验认识到,化石燃料只有经过重整或汽化转化为富氢燃料之后,才适用于燃料电池发电。因此,各国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以净化重整气为燃料的磷酸型燃料电池(Phosphoric Acid Fue1 Ce11,PAFC)和以净化煤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o1ten Carbonate Fue1Ce11,MCFC)。至今已有近百台PC25磷酸型燃料电池电站(200 kW)在世界各地运行。实践证明,这种电池发电运行高效可靠,能够广泛作为各种应急电源不间断电源使用。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已有2 MW实验电站正在运行,目前此类燃料电池正处于商品化的前夜。(www.xing528.com)

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So1id Oxide Fue1Ce11,SOFC)的研究方面,西门子西屋动力公司(Siemens Westinghouse Power Corporation,SWPC)是管式高温SOFC技术的先锋。我国正在进行平板型SOFC的开发与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九五”期间,已经成功研制800 W的平板型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SOFC采用固体氧化物膜作为电解质,在800~1 000℃工作,直接采用天然气、煤气和碳氢化合物作燃料,利用余热与燃气、蒸汽轮机构成联合循环发电。SWPC已经制造和运行了多套标称功率达220 kW的完整电站系统。1998年3月,SWPC生产的25 kW联合循环SOFC发电系统已在美国新泽西州中部的埃迪逊(Edison)投入使用;2001年,SWPC在荷兰成功地完成了100 kW SOFC电站连续16 612 h运行试验。

在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1Ce11,PEMFC)的研究方面,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就研制出了以离子交换膜为电解质的隔膜,并用聚苯乙烯磺酸膜成功研制了PEMFC,该电池于1960年10月首次用于“双子星座(Gemini)”号宇宙飞船上作为飞船的主电源。使用中发现聚苯乙烯磺酸膜在电池工作过程中会发生降解,不仅导致电池寿命缩短,而且还会污染电池的生成水,使宇航员无法饮用。尽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后来采用杜邦(Du Pont)公司成功开发的含氟磺酸膜,延长了电池寿命(这种PEMFC的运行寿命超过57 000 h),解决了电池的生成水被污染的问题,并用小电池在生物实验卫星上进行了搭载试验,但在美国航天飞机用电源的竞标中,PEMFC仍因成本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未能逃脱失败的厄运,让位于石棉膜型碱性氢氧燃料电池,致使PEMFC的研究跌入低谷。

到1983年,加拿大国防部看到这种在室温条件下就能快速启动的PEMFC具有广泛的军用价值,便斥资资助巴拉德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Ba11ard Power System Incorporated,BPSI)进行PEMFC的研究。在加拿大、美国等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PEMFC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先,采用薄(50~150μm)而电导率高的Nation和Dow全氟磺酸膜,使电池性能提高数倍。接着又采用铂/碳催化剂代替纯铂黑,在电极催化层中加入全氟磺酸树脂,实现了电极的立体化,并将阴极、阳极与膜热压到一起,组成电极-膜-电极“三合一”组件(Membrane-E1ectrode-Assemb1y,MEA)。这种工艺减少了膜与电极的接触电阻,并在电极内建立起质子通道,扩展了电极反应的三相界面,增加了铂的利用率,不但大幅度提高了电池性能,而且使电极的铂用量降至低于0.5 mg/cm2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电池输出功率密度高达0.5~2 W/cm2,电池组的质量比功率和体积比功率分别达到700 W/kg和1 000 W/L。目前,Ba11ard公司已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奔驰汽车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等合作,组成跨国公司制造PEMFC和SOFC,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电池供应商

PEMFC除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40%~60%)、无污染等一般燃料电池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可在室温下快速起动、无电解液流失、水易排出、寿命长、比功率与比能量高等突出特点。因此,它特别适合用作可移动动力源,是电动汽车和不依靠空气推进潜艇的理想电源之一。目前,各种以PEMFC为动力的试验样车已在运行,其性能不仅可与内燃机汽车媲美,而且没有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