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厚情谊:一位编辑、记者的媒体岁月

深厚情谊:一位编辑、记者的媒体岁月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我由企业奉调到《机械工艺师》杂志社担任编辑、记者,一干就是20多年。之后,不断地与中央及地方的主流媒体保持联系,合作和组织采访报道,与全国各地报刊社的编辑、记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王涤寰先生就是我自学摄影的导师。我现在使用的电话及微信为18612179928,期盼与诸位老师共叙那些让我终生难忘并铭记在心的深厚情谊。

深厚情谊:一位编辑、记者的媒体岁月

1954年8月,我应征投身祖国航空事业建设,后因企业需要专注于组织企业职工文娱活动工作。1978年,我由企业奉调到《机械工艺师》(现为《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社担任编辑、记者,一干就是20多年。

1983年,我被借调到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新产品展览会,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一年。之后,不断地与中央及地方的主流媒体保持联系,合作和组织采访报道,与全国各地报刊社的编辑、记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王涤寰先生就是我自学摄影的导师。

无论走到哪里,我总是不失热爱生活和写作的热情,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总是充满了精气神。我利用杂志社不坐班之便,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经常深入京城各大小餐馆,走进出类拔萃的餐饮业新人和餐饮名厨、大厨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了解和探究他们的成才成名之道以及为餐饮业做出的奉献;钻研餐饮企业文化与品牌创新、制造业企业文化与品牌创新之道,努力、及时策划和组织新闻发布会、创新菜品鉴会、产品推介会,并不辍笔耕。

我曾长期兼任《北京晚报》通讯员、湖北《经济信息报》、济南《东方美食》驻京记者、太原《烹调知识》编委、《中国烹饪》《烹饪世界》《中国食品》《中国食品报》等杂志报纸通讯员;曾任蜀王风味酒楼、金三元扒猪脸酒家新闻发言人;曾任我国首家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湘鄂情媒体顾问及天兰天尾货媒体顾问。

现在,虽已耄耋之年,仍然壮心不已,依然像年轻人那样活跃于各种活动现场,乐此不疲,精神倍儿足。目前,我仍担任旺顺阁鱼头泡饼及蟹老宋等企业顾问,以及囯润民富公司、天通尾货、手拉手、天兰等商业、企业媒体顾问。(www.xing528.com)

在本书问世之际,我由衷地感谢从中央到地方达数百家新闻媒体单位的诸位老师。岁月如白驹过隙,共同奋斗的美好日子仿佛就在眼前,友情历久弥坚,恕我在此不能一一叩谢诸位老师,唯恐难免的疏漏,诚惶诚恐,诚望诸位老师海涵。我现在使用的电话及微信为18612179928,期盼与诸位老师共叙那些让我终生难忘并铭记在心的深厚情谊。

新闻战线老中青三代诸位老师们,亦师亦友的提携之恩,数十年来对我的无私和热诚的帮助,为我审查修改稿件,付出了辛勤劳动,为我的研究工作和事业进步铺路搭桥,没有你们,难成我今日。

本书撰写成稿过程中,承蒙国润民富公司秘书赵静及好友江忠、江若一先生支持,冒着酷暑收集、整理、录入、校对资料;衷心感谢我的老同事、《现代制造工程》期刊原主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汪士治先生不辞辛劳为我策划、设计、编撰,并为本书的尽善尽美所奉献的心智心血;衷心感谢著名京味儿作家、北京文化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味儿小说语言传承人刘一达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和对本人不吝溢美之词的褒奖。

刘达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