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工双手造新河:英雄气概战胜困难

民工双手造新河:英雄气概战胜困难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工们冒严寒、战酷暑,靠双手挖山开河,战胜了一个个困难。负责此段施工的长春民工团的945名民工,以“双手劈开袁家山,定叫千年黄土把身翻”的英雄气概,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创造了日人均挖运9.25立方米的高工效,开挖出底宽92米、深2.3米的新河。全县动员了占总人口18%的15万民工上工地。烂泥湖治理工程全面受益,还有赖于1976年10月竣工投产的新河电力排灌站和各种建筑物、设备的完善配套。

民工双手造新河:英雄气概战胜困难

◇刘谷东

洞庭湖自古为华南明珠。相传在5000年前,皇帝轩辕氏南巡至洞庭湖南部,奏“钧天之乐”,有凤凰来仪听乐,故有凤凰湖、来仪湖。然而南洞庭常年遭水患,来仪湖变成烂泥湖。百姓企求神灵保佑,在水边修庙建塔,以镇水妖。清道光八年(1828),诸贤倡议捐资,临南洞庭的泉交河东岸造起奎星塔,企盼“奎主文昌”、水旱无忧。而清末民国时期,湖垸仍是十年九溃,民不聊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益阳县广大人民群众英勇奋起,自力更生,展开了治理烂泥湖工程的伟大实践。

会战从开挖百里撇洪新河开始。1974年10月,县直机关的280多名干部,组织带领10万民工,县设指挥部,区设指挥所,公社设民工团,大队建连,生产队建排,浩浩荡荡地开赴工地。首先在宁家铺、罗家咀至泉交河的山水间,铺开了劈山开河的战场。民工们以“山区湖区紧相连,治山治水争贡献”的高尚风格和战天斗地的干劲,用铁锄挖,钢杆凿,箢箕挑,硬是挖通了底宽16~30米、长10公里的主干渠。第一期工程胜利完成,香铺仑团“一马当先”,茈湖口团名列第二。1975年春,全县留下3万人的常年施工专业队,继续开挖从泉交河至大陆坪长10公里、底宽达90米的主干渠。

一、二期工程开挖干渠20多公里,劈开29座山丘,跨越5处公路,填筑70多口山塘、20条溪河,工程难度很大。民工们冒严寒、战酷暑,靠双手挖山开河,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泞湖袁家山,山高18米,土坚坡陡。负责此段施工的长春民工团的945名民工,以“双手劈开袁家山,定叫千年黄土把身翻”的英雄气概,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创造了日人均挖运9.25立方米的高工效,开挖出底宽92米、深2.3米的新河。整个开河工地,只是抽水、碾压用上了少量机械,其余全靠人工。

开河筑堤,造福子孙。民工们胸怀远大目标,实行田土山林综合治理,坚持工程质量高标准:除杂清淤,层土层硪;堤肩成线成角,河底平坦无阻;堤面宽度达标(南堤5米,北堤8米),堤坡植树栽草皮;取土改良田,卸土造平原,当年能受益。在新河底下铺筑的24处渠下涵管和180多处进排水闸,当作百年大计,处处精益求精。一节一节直径1米多的钢筋混凝土水管,整齐连接埋在干渠底下,才得以永久解决两岸数万亩田的灌水抗旱和排渍泄洪问题。

1975年冬,规模更大的第三期开河工程开始了。全县动员了占总人口18%的15万民工上工地。人人自带工具,队队自办伙食,吃住在农家、工棚,分段分项包干,集中突击。在这支建设大军中,有夫妻民工952对,有172名青年男女推迟婚期,有112户346人一家三代同上工地。广大民工舍小家为大家,把工地当成自己的家,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新河大闸以下的主干渠,底宽达120米,渠线要穿过闸坝湖、七里湖。宁益交界的闸坝湖,当年建有“湖南第一闸”,湖面宽,淤泥深。湖底开渠筑堤,施工难度极大。县指工程技术人员和欧江岔民工团一道,千方百计,勇闯难关,创造出了“挤淤”施工法。用竹篾、铁丝将一捆捆的芦柴扎成整体,铺在抽干水的湖底,然后层层铺压石块、干土,一段一段挤压、排开淤泥,让其自然凝固硬化。可常常出现白天筑起的大堤,第二天早上不见了的情况。民工们毫不气馁地继续干,日夜不停往前闯。流过了多少热血汗水,闯过了多少苦雨寒霜。就这样,面宽8米的大堤一层一层筑起,底宽100米的新河一里一里向前延伸。

闸坝湖、七里湖连着一条老河,是益阳县与宁乡县、望城县的自然分界线,新堤新河就基本沿老河拉直。南岸由宁乡县、望城县民工团负责,北岸由益阳县民工团负责。新河通湘江入口处,地处湘阴县,新堤和大闸由湘阴县负责。在省、地、市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四县人民群众通力协作,艰苦奋战,终于使36.71公里的主河全线贯通,1976年5月通水受益。(www.xing528.com)

主河开挖的同时,在干渠南边相继开挖了宁家铺、刘家桥、花门楼、徐家坝、泉交河、菱角塘、待郎桥、朱良桥等12条支河,全长42.61公里。

会战三年,益阳县共投工3062.49万个(其中沙头、长春、沧水铺、泥家潭非受益区投工占40%),完成撇洪工程土方3232.43万立方米,沿线拆迁1492户7443人,房屋5120间。撇洪河基本竣工后,烂泥湖区734平方公里集雨面积的山水大部分撇入湘江,烂泥湖区洪涝灾害威胁从根本上得到解除,防汛堤线由原来的222.17公里缩短到88.1公里。

主河、支河挖通,克服了重重困难,而配套工程施工也是困难重重。1976年2月大路坪新河节制闸工程动工时,正逢春雨季节,源源不断的河水不能截断,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指挥部集中一切力量,省、地、县水利工程师坚守现场,指导施工,发动群众,攻坚克难。首先在建闸两边筑起40米高程围堰,挖开汤家垸渍堤,让洪水绕道而过。闸下消力池正在淤泥区,必须彻底清淤。采用机泵抽泥、人工清淤、干性混凝土块填压等方法,终于闯过了难关,抢在4月20日主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了水下工程部分。1977年7月12日关闸蓄水。建闸共投工81.8万个,完成土方8.6万立方米,混凝土1.67万立方米,浆砌石1829立方米,耗用钢材311吨、水泥3986吨,总造价234.44万元。这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交通、发电的大型节制闸,闸身长75.2米,8孔闸安装上每扇为8米×5米的电动平板闸门,雄伟坚固,启闭自如。可排水流量1200立方米/秒,上游可拦蓄水量1600万立方米,能自流灌溉18万亩农田。

烂泥湖治理工程全面受益,还有赖于1976年10月竣工投产的新河电力排灌站和各种建筑物、设备的完善配套。新河大电排总造价271.72万元,装机4台,总容量3200千瓦,总排水量28.8立方米/秒。以其强大威力,可扩大排涝保收面积11.83万亩。同时兴建了小型电力排灌站14处22台2051千瓦,确保了整个水系排管配套。共兴建了公路桥10座、机耕桥5座、人行桥44座、河坝3座、码头44处,确保水陆交通通畅,出行方便。以女工程师、女指挥长带领妇女修建的“三八桥”,以民兵为主修建的“民兵桥”等,成了永久的丰碑。

1976年11月,又接连在烂泥湖撇洪河北边铺开了撇排结合、排灌结合、保护结合的治理工程——烂泥湖围垦工程。围垦工程的难点就是在湖心筑堤、湖底开渠,难就难在湖面宽、淤泥深、取土十分困难。首战在芦花江堵口修堤。芦花江是联通凤凰湖、烂泥湖的一条老河,四处都是湖水、垸田,土从哪里来?县指挥部从全县调集一百多条木船,硬是从10里外的南部山丘取土,一船一船运过烂泥湖,在北部湖边筑起了坚固的防洪大堤。围垦工程历经三年,共完成土方884.68万立方米,开挖渠道18.9公里,筑堤21.48公里,浇灌混凝土17879立方米,兴建附属建筑物69处。共围垦面积23805亩,移民8400人,于1978年12月成立烂泥湖人民公社,相继又建成来仪湖渔场。如今这里处处郁郁葱葱,苗壮鱼跃,已成为泉交河镇里的一片美丽田园、来仪湖的“渔家乐园”。

当年泉交河奎星塔建成,清代名臣胡林翼为之歌:“两河交汇泉流远,一塔凌空笋出新。”其岳父陶澍为之和:“胸怀久抱凌云志,抗手丹梯路共攀。”如今,看到如此壮观的撇洪新河,外来人无不惊叹:鬼斧神工,历史奇迹。当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数十万干部群众,那才可谓壮志凌云,亲手创造了这条“人间天河”。

(作者系益阳县纪委原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