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探究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探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假设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分类,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实际,可以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为3种类型。三是技术引进创新。假设有两个企业,皆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研究,该创新研究的成本为c,带给企业甲和乙的收益分别为v1和v2。基于资金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最优模型基于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模式的博弈分析显示,在我们假设v1>(c/p)-m>v2时,企业1选择自主创新,企业2选择模仿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探究

(1)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假设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分类,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实际,可以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为3种类型。一是自主创新模式。即企业根据自身技术积累,完全自主地实现技术突破。自主创新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自身,更强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所起到的对原创技术的完全贡献。二是模仿创新模式。模仿创新的创新主体仍然是企业自身,但是技术缺乏原创性,更多地是模仿已有技术,属于逆向研发,实际上是对现有技术的一种学习、理解和应用,而非实质上的创新。三是技术引进创新。技术引进创新放弃原创和逆向研发,直接引进已有的先进技术,并利用该技术进行生产和服务。从企业原有技术水平看,新技术的引进确实提高了该企业的技术层次,这种提高是切实可见的,所以将技术引进也定义为一种创新是有道理的,但这种严重缺乏创新思想的技术更新是低级的、低水平的创新模式。

(2)基于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模式的博弈分析

企业是否创新,采用什么模式创新,都是企业自身效益考虑的结果。如果企业创新不能带来效益,企业自然不会有创新的动力。基于创新模式利益比较,先就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进行博弈分析。

假设有两个企业,皆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研究,该创新研究的成本为c,带给企业甲和乙的收益分别为v1和v2。并且,假定如果一个企业自主创新成功,另一个企业自主创新失败而选择模仿创新,模仿创新的费用为m,该费用主要是企业逆向研发的费用,可简单看作是支付给自主创新成功企业的费用。并且假定c大于m,c和m皆小于收益v1和v2

根据上述假设,有4种情况需要讨论,包括:两个企业皆自主创新;企业1自主创新,企业2不自主创新;企业2自主创新,企业1不自主创新;两个企业皆不自主创新。

情况1,企业1和企业2皆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其收益矩阵如下:

表1-1 企业1与企业2皆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收益矩阵

假设企业自主创新成功的概率为p,表1-1对应的概率矩阵如下:

表1-2 企业1与企业2皆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收益概率矩阵

在情况1下,设v1和v2为企业期望收益:

E(U1|企业1和企业2皆开展自主创新研究)

=(v1-c)p2+(v1+m-c)p(1+p)+(v1-m-c)p(1-p)-c(1+p)2

=v1(2p-p2)-c

E(U2|企业1企业2皆开展自主创新研究)=v2(2p-p2)-c

情况2,企业1自主创新,企业2不自主创新,其收益和概率矩阵如下:

表1-3 企业1自主创新而企业2不自主创新的收益矩阵

表1-4 企业1自主创新而企业2不自主创新的收益概率矩阵

在情况2下,设U1和U2为企业期望收益:

E(U1|企业1自主创新而企业2不自主创新)

=(v1+m-c)p-c(1-p)=p(v1+m)-c

E(U2|企业1自主创新而企业2不自主创新)=p(v2-m)

情况3,企业2自主创新,企业1不自主创新,其收益和概率矩阵如下:

表1-5 企业2自主创新而企业1不自主创新的收益矩阵

表1-6 企业2自主创新而企业1不自主创新的收益概率矩阵

在情况3下,设U1和U2为企业期望收益:

E(U1|企业2自主创新而企业1不自主创新)=(v1-m)p(www.xing528.com)

E(U2|企业2自主创新而企业1不自主创新)

=(v2+m-c)p-c(1-p)-(v2+m)p-c

情况4,企业1和企业2皆不开展自主创新研究,U1和U2为企业期望收益:

E(U1|企业1和企业2皆不开展自主创新)=0

E(U2|企业1和企业2皆不开展自主创新)=0

综合四种情况,基于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企业期望收益矩阵如表1-7所示。

表1-7 基于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企业期望收益矩阵

假如企业1和企业2的预期收益不相等,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设v1>v2,由于c,p,m值不固定,存在可能使得v1>(c/p)-m>v2成立。

该式的成立意味着:

v1>(c/p)-m,即(v1+m)p-c>0;

(c/p)-m>v2,即(v2+m)p-c<0

而且,可进一步推出:

(v2+m)p-c-v2p2<0,即v2(2p-p2)-c<p(v2-m)。

并且p(v2-m)>0可以得出结论:企业2只会选择模仿创新,企业1选择自主创新。[10]

(3)基于模仿创新和引进创新模式的博弈分析

按照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模式博弈分析的思路,假设有两家企业在模仿创新和引进创新方面进行选择,设企业模仿创新的利润为w1和w2,模仿创新的成本为m,假定一个企业模仿创新成功,另一个企业模仿创新失败而选择引进创新,引进创新的费用为b,可简单看作是支付给模仿创新成功企业的费用。并且假定m大于b,m和b皆小于收益w1和w2

在此假设下,借鉴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模式的博弈分析结果,必然会有一个企业选择模仿创新,而另一个企业选择引进创新。

(4)基于资金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最优模型

图1-1 基于资金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金字塔模型

根据已有的博弈分析结果可知,图1-1临界值中的c、p、m、b、p、q皆是正值,并且c>m>b。从实践和常识分析,企业在选择创新模式时,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引进创新,自主创新等级最高,成本也最高,引进创新等级最低,费用也最低,模仿创新介于二者之间。所以,临界值应具有如下关系:(c/p)-m>(m/q)-b。

为证明临界值关系,首先需要假设p和q大致相等,即p=q。并且,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引进创新的成本进行大致的比较。首先,学者李思慧指出,对美国和日本的创新调查证明,模仿创新的企业成本约是自主创新成本的50%—65%,而在我国企业中,这一比例不足30%。[11]其次,学者赵定涛等认为,我国技术引进经费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之比2011年比例为1∶0.45,而日韩等国的比例在1∶3左右,部分领域甚至达到1∶7左右。[12]《2018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399.3亿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118.5亿元,二者之比为1:0.3,同期,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200.9亿元,技术改造经费支出3103.4亿元,二者比例为1∶15.44。可见,国外技术和国内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模仿)创新比例相差极大。[13]综合国内外数据,最后二者比例为1∶5.37,这一数据与日韩等国比例相近,与我国技术创新基本实力也比较相符。最后,关于企业创新成功比例的讨论,可以借鉴著名企业家的判断。2011年年末,当当网首席执行官李国庆,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创新工场掌上应用汇CEO罗川齐聚3C创新传媒大奖现场,4位企业家都认同,企业创新的成功比率远远低于5%。2014年,雷军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表示,企业创新的成功率极低,90%以上会失败。2018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艾瑞年度峰会上公开表示,所有创新企业成功的概率都是1%。综合上述众多企业家的观点,企业创新概率低于10%。

临界值关系证明如下:由上述实际数据假设: p=q= 10%,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费用比例为1∶0.3,即m=0.3c,模仿创新与引进创新的费用比例为5.37∶1=1∶0.19,即b=0.19m。

因此,(c/p)-m>(m/q)-b关系成立。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临界值高于模仿创新与引进创新的临界值,企业技术创新的费用具有明显的梯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