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研究住房公平问题:多视角创新方法探究

深入研究住房公平问题:多视角创新方法探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住房公平”的深刻内涵,包括:住房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能力公平以及结果公平。这种基于本学科视角的较为单一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和把握重大问题,尤其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住房公平问题不相适应,容易产生分解研究对象的后果。

深入研究住房公平问题:多视角创新方法探究

第一,核心概念的创新。“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其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政策执行不力等行为,由企业执行力演绎而来的政府执行力在公共政策领域的拓展。在对这一概念的具体阐释上,学界一直存在着多元理解和模糊界定问题,缺乏话语共识。鉴于此,本书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出发,指出“公共住房政策执行力”,即是指政府等住房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既定的住房公平目标,在执行公共住房政策的过程中,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由此展示出来的住房政策执行规划力、服从力、公信力、监控力及问责力等多种能力的协同整合力。继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住房公平”的深刻内涵,包括:住房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能力公平以及结果公平。

第二,研究框架的创新。本书在对我国公共住房政策执行力展开深入剖析的过程中,紧扣两条逻辑主线:一是我国城市公共住房政策及其公平性发展轨迹,即“公共住房政策高度行政化阶段(1949—1977年)→公共住房政策改革探索阶段(1978—1997年)→公共住房政策市场化发展阶段(1998—2007年)→公共住房政策双轨运行阶段(2008年至今)”;二是广州市公共住房政策的历史变迁,即“改革开放前广州市城镇居民住房简况(1949—1978年)→改革开放后广州市公共住房政策发展情况(1979—2002年)→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广州市公共住房政策趋向(2003年至今)”。借助这两条基本线索,本书将“完全福利与市场失灵”“公平欠缺与利益博弈”“社会公平与协作治理”作为重要变量,从宏观(价值观念)、中观(相关政策)、微观(具体举措)层面出发,遵循“一般→个别→一般”的论证思路,绘制出完整的研究框架与内容结构。

第三,研究视角的创新。对于我国城市公共住房问题的研究,虽然成果颇丰,但是由于受到时代和政府现实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研究皆是围绕某一特定住房计划或政策单独展开。比如,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住房公积金政策的研究,或者是针对某一特殊群体,如“夹心层”及“农民工”阶层等,对现有的住房政策展开抨击。对于公共住房政策执行力方面的研究则寥寥,尽管自对公共住房问题进行研究以来,也有学者强调关注住房领域的分配公平、注重社区发展,但是由于研究始终停留在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设计,导致研究结果欠缺系统性、全面性和研究深度,进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比较有限。本书打破常规,从社会公平的研究视域出发,将公共住房问题与政策执行力紧密结合,并利用福利多元主义和协作治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公共住房政策作出动态化的系统考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www.xing528.com)

第四,研究方法的创新。现今已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视域,对我国城市公共住房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这种基于本学科视角的较为单一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和把握重大问题,尤其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住房公平问题不相适应,容易产生分解研究对象的后果。住房问题牵扯面广,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看待住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如何提高住房政策的执行效力等都是急需破解的方向性难题。因此,本书拟打破单一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比如将政治学、社会学与公共政策学进行有机融合,让研究方法紧密围绕研究对象,运用适合于公共住房政策执行力分析的研究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