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旧时老橱窗:她们心仪的回忆

旧时老橱窗:她们心仪的回忆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多少姑娘曾经路过看过商店外的橱窗呢?正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在购物中心流连,1950年到1980年初她们曾经流连在橱窗前。她觉得让年轻人看这些实物,了解中国人对物质、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老橱窗照片最重要的价值。那些她们曾经迷恋过的老橱窗。

旧时老橱窗:她们心仪的回忆

1972年毕业的高中生里,有一位青年找到的工作,是在商店当营业员。当然那时候的工作不是找来的,是分配得到的,就像当时生活所需的食品副食品,也在一个分配系统里,需要不同的票证才能买到。第二年青年得到一个机会,参加武汉市第一商业橱窗考察团,坐上东方红号大轮船,沿江而下,赴上海、南京和杭州学习考察。麻建雄就这样开始了橱窗设计制作生涯。

从青年时期到2000年成为所在集团总经理,他从来没有换过工作单位,80年代以后甚至没有换过办公室,麻建雄因此保留了工作和爱好所产生的大部分素材,包括照片与手稿,这些素材于2014年捐给了武汉市美术馆,在主题为“为工农兵服务”的武汉老橱窗照片展中再现了1950年至1980年初江城的商业形态,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历史。策展人顾铮主编的《为工农兵服务》收录了1950年至1980年初的武汉老橱窗照片,像砖头一样沉重厚实的画册,记录了这一特定阶段商业历史。

麻建雄收藏的照片中,大批明胶银盐照片尺寸在六厘米见方左右,不到今天的一张名片大小,还是黑白照片。照片所记录的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橱窗要大得多,大得可以放下许多生活用品,里面画的人物和真人等大或更大,有时候还可以放下五六辆自行车

对于成长于这一时期的人们来说,这些图片里的橱窗,充满缤纷色彩,是曾经期待过、喜欢过、想象过的青春记忆的一部分。贵州姑娘李媚喜欢摄影,在改革开放以后离开家乡,去了当年最前沿最时尚的城市深圳,在那里主编过摄影杂志,一直关注纪实摄影。有一张照片引起她特别的注意。

照片上橱窗主题是“手帕集锦”,手帕像摄影作品一样被整齐地张贴展示,手帕与手帕之间还工整地画了花朵作为装饰。这是1974年元月麻建雄设计的橱窗,橱窗里还可以看到手帕厂家的名字,注明了“武汉大桥手帕厂出品”。有意思的是,产品是大桥手帕厂生产,橱窗展示却并非厂家委托,与今天的商业规则完全不同。在设计草图里,橱窗主题是“思想之花”,大概也是花朵的构思由来;橱窗完成的照片里变成“手帕集锦”,这有限的改动令人隐约想到40年前橱窗设计显然不是单纯的艺术活动,也不是单纯的商业活动。

“手帕集锦”使李媚想到手帕未来的替代品纸巾。1980年代初一个香港人去了她的家乡黄果树拍照片,临走送了一包纸巾给她。这个小物品带给她特别感受,多年以后在一项调查中被问到“你通过什么细小物件感受到改革开放?”她的回答就是“纸巾”。

有多少姑娘曾经路过看过商店外的橱窗呢?她们看着其中的衣服,或许也想象自己穿上的样子,想象打扮一番漂漂亮亮出现;也许还想到喜欢的男孩,想到星期天可以约会;想到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情。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当年的橱窗很简单,随着季节更替橱窗内容也会变化,在“秋装”主题的橱窗里,陈列了六件毛衣;还画了一个短发女人侧影,穿着长裙站立,手上正在编织一件毛衣。

当年的姑娘们怎么想象自己的生活,橱窗里是看不见的。1950年代橱窗里的女模特儿,提供的是生活模范,会织毛衣、会用缝纫机。仿佛突然之间,从前在广告里游手好闲的女人,捧着花束的女人,除了摆个美丽诱人的姿势就无所事事的女人,全都消失了。橱窗全被能干贤惠的女人占领。女人要会用缝纫机,最好自己会缝制衣服,“缝缝补补手艺好,勤俭安排生活好”;所缝制的,不能只是自己和家人的衣服,“从前只补儿女衣,如今缝制万人裳”。女人集体进入了工作状态,从家庭走向社会,变成工人、营业员。这些角色都不需要装扮,不需要精致的发型和妆容。(www.xing528.com)

但即使被忽视,“美”也犹如一种暧昧情绪一样挥之不去。从工作方面看,“秋装”里女人所织的毛衣应该非常复杂,因为在她的脚下地上均匀排列着六个毛线团,每个线团都有线拉到她手上;从另一方面看,她的短发也有微微卷曲,她穿的宽大长裙非常不适合工作,却能摆出造型,符合某种时尚,能令人感到美好,和倡导节俭的时代精神有点矛盾。

从前橱窗里陈列的花布,没有变成衣服,而是叠成花卷,真奢侈,真好看。过些年不会再流行这样的花布,但姑娘们对美的热爱,每一代都不会改变。正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在购物中心流连,1950年到1980年初她们曾经流连在橱窗前。大部分人在青春期只有有限的几件衣裳,会缝缝补补也必须要缝缝补补,但匮乏的物质生活不能阻止她们对美的热爱和想象,以及力所能及的模仿。

李媚建议将美术馆的摄影展扩展成为武汉市民互动展,活动正在进行当中,通过《长江日报》和武汉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信息传播,人们正在将老物件源源不断送往武汉美术馆。爹爹和家家(武汉话爷爷奶奶)们结婚时收到的搪瓷盘子,用了两三代;被面、水壶、水瓶,人上了年纪,东西也上了年纪。她觉得让年轻人看这些实物,了解中国人对物质、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老橱窗照片最重要的价值。

在武汉长大的方方,在麻建雄分配工作两年后的1974年,也高中毕业了。麻建雄设计“手帕集锦”的时候,她得到了第一份工作,是装卸工。过了四年,她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为著名的77、78级中的一员,后来还写了《武昌城》和《汉口的沧桑往事》,成为著名作家。过了四十年,她看到这些照片。她说,这些图片太珍贵了。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惊喜,还有更多的感动。它把过去年代的生活细节再一次推到我们眼前;它唤醒了我们被忘却的生活;它让所有痛苦和幸福的往事在我们记忆中复活

那些她们曾经迷恋过的老橱窗。

原载《博览群书》2015年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