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关键要素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关键要素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质量高标准推动“一带一路”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首先,宜注重高层交往引领作用,加大对“软联通”的资源投入。与“硬联通”一样,政策、规则、标准的三位一体的“软联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同样至关重要。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关键要素

“一带一路”是综合统筹创新对外合作模式的最重要平台。“一带一路”作为我国主动实施对外开放的重大创新,既减少了我国和亚欧非大陆各经济体开展经贸合作的各种“软”“硬”障碍,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空间,更是我国在吸收世界各个经济体开展对外合作先进经验基础上进行经贸合作模式创新的主要平台。“政策沟通”中的联合编制规划或规划对接、“资金融通”中新型国际融资机构的设立以及“贸易畅通”中“基建+园区”的产业合作,均是新型合作模式的体现,且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新时期,“一带一路”高质量推进和高标准实施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硬联通”,更需要政策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不仅需要战略层面的顶层运筹和重大抉择,更需要措施维度的精准调整和灵活应对;不仅需要资金的科学性投入和透明化运作,更需要构建可持续性且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具体宜从以下维度加以重点考虑。

1.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有益补充和重要完善,为世界贡献了后发国家转型发展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高质量高标准推动“一带一路”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首先,宜注重高层交往引领作用,加大对“软联通”的资源投入。建议与“一带一路”重点合作国家深化战略沟通,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及时就“软联通”可能遇到的问题交换意见和看法。同时,密切进行政策协调,积极推进国家和地方层面发展战略的对接,增进民众间对“软联通”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环境。其次,宜加强重点领域“软联通”,助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与“硬联通”一样,政策、规则、标准的三位一体的“软联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同样至关重要。政策联通方面,关键是要在宏观上找准共同行动方向并寻求“最大公约数”,可通过签订国家级谅解备忘录、国家间联合声明、部委级相关协议加以推进。规则联通方面,在国别发展战略和经贸规划紧密衔接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规则对接,在尽快敦促各国落实《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同时,推进检验检疫、海关通关、物流结算全方位链接。标准联通方面,应针对重点国家、重点区域、重点走廊,开展国际产能、贸易金融、基础设施以及能源环境等标准化全领域合作,重点推动标准互换、互译、互认,尽快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标准体系全口径对接。最后,宜逐步完善保障体系,形成“软联通”强大合力。当前,首要工作是做好相关经费保障,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并盘活存量资金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对已初见成效、社会反馈良好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项目的资金投入。同时,积极调动商会、学会、协会等中介机构积极性,营造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软联通”的良好氛围。

2.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www.xing528.com)

首先,宜基于现有双多边经贸合作协议,打造“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协同机制。短期内,可立足现有我国与沿线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签署的双边合作战略协议,与合作方成立若干常设性工作组,具体负责双方发展规划衔接,共同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从中长期来看,可在“一带一路”国际组织下建立对接合作委员会、规划部高级官员非正式会议等常设机制,专门负责各成员国发展政策的协调沟通。其次,继续巩固FTA既有成果,构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投资规则机制。短期内,鉴于我国、俄罗斯、印度等域内经济大国在诸多关键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成立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的高标准FTA存在较大困难。可依托中国—海合会FTA、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等自贸区,逐步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FTA整体框架。从中长期来看,可借鉴APEC模式经验,先设立一个类似亚太自贸区的涵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大型FTA,由我国、东盟等牵头推动,并对其他成员国乃至域外成员国持开放态度,采取渐进方式实现“一带一路”经贸投资规则的有效整合,为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再次,着眼长远合作与发展,强化“一带一路”框架内安全保障机制。短期内,可重点针对外部风险,建立常设性“一带一路”风险预警和防范协调机制,加强对外部风险的及时跟踪和预警,并通过货币互换、经济援助等手段予以有效防控。从中长期来看,可重点针对内部风险,逐步建立投资者仲裁机制、政策稳定保障机制等能够有效防范域内国家风险的防控机制,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最后,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如中法在英国欣克利角共建核电项目、中美在几内亚共同开发铝矾土资源项目、中韩厄瓜多尔太平洋炼油厂项目等都是成功案例。下一步建议完善已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国家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完善涵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商会、智库、使领馆“六位一体”的对接网络;以成熟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企业动态联盟;推动设立第三方共同投资基金,通过债权和股权等方式解决第三方市场项目的融资难题。

3.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完善“一带一路”投融资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金融资源匮乏,沿线推进的部分项目建设周期长、商业回报率不高,加之地缘政治经济风险较大,国际资本参与其中的意愿和动力不强。鉴于此,应整合开发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援助资金等不同类型的融资平台,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一带一路”融资规则体系,才能有效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问题。短期内,可由亚投行牵头,联合欧亚发展银行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各国对外援助机构及国内开发性金融机构,就利率、项目担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资的相关规则进行深入探讨,逐步形成符合“三大共同体”理念、契合沿线国家利益诉求的开发性融资规则体系。从中长期来看,可在“一带一路”国际组织框架下建立“一带一路”融资联盟,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逐步将区域内融资规则上升为国际化融资规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