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化: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

现代化: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就是现代化,确切地讲,就是建设现代中国。[6]无可置疑的,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者。正如有关国内学者所言:“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外源性’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现代化属于‘防御型’的现代化;第三,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来者’的现代化”。

现代化: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

近现代中国是指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古老的中国被迫走向世界。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就是现代化,确切地讲,就是建设现代中国。

什么是现代化?就国家和社会而言,所谓现代化,简单地说,“指的是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均收入很低的社会,走向着重利用科学和技术的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的这样一种巨大转变”。[1]“用非生命动力资源与生命动力资源之比率来界定现代化的程度。当上述达到这样的状态,即不发生深远社会变革的情况下,生命动力(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指的乃是人力)资源的增长已经变得无法补偿非生命动力资源的哪怕是相当少量的减弱,此种社会或国家便可以被认为是现代化了,而且这种比率越高,现代化的程度就越高。”[2]

“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它是始于18世纪的科学知识和工程知识惊人扩张的产物,这一扩张使得人类可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控制和营造他们的环境。现代化是一个革命进程,唯一能与之相比的是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变,即文明本身的出现,它发端于大约公元前5000年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3]“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进程,是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现代化包括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理性化等各社会领域的变化,而工业化则是现代化的基础。”“对现代化的先行者而言,现代化是一个自下而上逐步推进的过程,这一转变经历了数百年的历程,在推翻了封建主义桎梏、实现了经济的起飞之后,社会变迁相对比较平稳,新旧体制的过渡相对比较顺利,没有产生剧烈的动荡、断裂和转折。对现代化的后来者而言,现代化是一个赶超的过程。”“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起步越迟,国际和国内的条件越恶劣,其强制和集中的程度就越高,偏离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就越远。”[4](www.xing528.com)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不是主动自觉开启的,而是被动的,是和救国救亡连在一起的,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原动力。“对大多数后来者而言,现代化是一次苦难的急行军。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处境,它们必须对内实行强制性动员,对外进行防御和抵抗,走追赶型的现代化道路。”[5]中国的现代化是以向西方列强学习开始的,是在革命中自省、在反侵略中自强的。

“各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不同的起源,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现代化进程:一类是‘内源的现代化’,即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社会变革的道路,又称为‘内源性变迁’,外来的影响居于次要地位。一类是‘外源或外诱的现代化’,这是在国际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且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路,又称为‘外诱变迁’,其内部创新居于次要地位。”[6]无可置疑的,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者。正如有关国内学者所言:“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外源性’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现代化属于‘防御型’的现代化;第三,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来者’的现代化”。[7]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曾经几度有过“基马尔主义”的思潮,但发展道路整体上是学习借鉴的本土化自我完善之路。“当19世纪中叶西方把自己强加于中国和日本时,经过短暂的对基马尔主义的迷恋之后,大多数精英采取了改良主义的战略。”[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