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现代中国画教育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画教育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引言自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开设图画手工科、设立中国画教学内容以来,已近百年了[1]。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中,中国画是含金量较大的一块,只要稍对中国传统有所感悟,中国画成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必选科目是情理之中的事。百年中国画教育,以时间的先后形成了一串模式序列,虽然均标榜着“现代”倾向,但事实上真正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学层面的中国画教育模式很少。

近现代中国画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引言

自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师范大学前身)开设图画手工科、设立中国画教学内容以来,已近百年了[1]中国画走进大学课堂成为独立的教学内容是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中,中国画是含金量较大的一块,只要稍对中国传统有所感悟,中国画成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必选科目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百年艺术教育的历程中,中国画教育基本上稳定地延续着。即便中间有时发生了中断,一旦重新认识之后便又很快被续接起来。

20世纪前半期,文化纷争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各种思潮、思想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就有了文化上的多种价值取向。美术教育家们处在这一情景之中,也就有了自己的追求和选择。有科学主义倾向的,他们便多从西方借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因素;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便又回归传统,并重新切入当下;更有人文与科学兼取的,他们要么折中中西,要么融合中西。这些不同的文化指向便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中国画教育模式。改革开放之后,思想界再度活跃起来,这为重新探讨中国画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文化背景,各艺术院校便又尝试着进行新的选择。百年中国画教育,以时间的先后形成了一串模式序列,虽然均标榜着“现代”倾向,但事实上真正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学层面的中国画教育模式很少。

在百年中国画教育模式序列中,因为教育家本身的地位与影响,有些模式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不管这些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已构成了可资评述的突出案例。我们对中国画教育现代转型的思考,正是基于这些突出案例的述评,从而获得较为一致的,也更为科学合理的认识。首先,徐悲鸿中国画教育模式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且覆盖面最广的一种模式,因此它最值得我们来关注。其次,潘天寿于20世纪50年代后创建的一套模式是在对徐氏模式反叛中崛起的。这一模式的形成,不仅有着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徐悲鸿中国画教育模式形成了一定的渗透力,所以影响也是广泛的,很值得我们去探讨。相对而言,林风眠的中国画教育模式就显得较为模糊了,但这一模式也培养出了赵无极、朱德群与吴冠中这些国际级“大师”,所以也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特别是林风眠主持杭州艺专时进行了“中西并系”,这其中的缘由也涉及中国画教育。20世纪的上海美专也是中国艺术教育不小的阵地,其中国画教育自创办起一直延续至今,南京艺术学院现仍旧采用上海美专的中国画教育模式。但这个学校很特别,其创办人刘海粟也是和徐悲鸿、林风眠相齐名的近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三大家之一,但他确实没有明确的中国画教育思想,所以我们也只能略作论及。另外,还有两位需要提及的人物,一位是要“复兴中国画”的高剑父,一位是创办带有业余教育性质——中国画学研究会的金城,他们的中国画教育模式的理念都未能在高等艺术院校中真正展开。(www.xing528.com)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在将视角锁定各时期代表性美术家的同时,也将同时兼论其所在学院对中国画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演变情况。

论及中国画教育,我们应在“教育学”层面,将中国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展开讨论,这便涉及学科的性质、教育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而教学效果又需借助于教育评估来衡量。因此,我们在以下的论述中也将循着这一思路,锁定一个个案例,逐一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