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纳税申报:避免虚假行为

如何正确纳税申报:避免虚假行为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没有以上情节的,不宜直接认定为“虚假的纳税申报”。纳税人必须在法定时间内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纳税资料。如被告人王某经营标准件商店,经营范围也仅限于标准件,并以此进行了纳税申报。此案中,王某既虚报了应税项目,又虚报了应税数额。

如何正确纳税申报:避免虚假行为

100.虚假纳税申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虚假的纳税申报”的解释是:“虚假的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虚假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或者其他纳税申报资料,如提供虚假申请,编造减税、免税、抵税、先征收后退还税款等虚假资料等”。《〈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释义》对“虚假的纳税申报”的解释是“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少报、隐瞒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等行为”。

对下列的故意行为应认定为“虚假的纳税申报”:

①税务机关已明确通知调整,纳税人仍不按规定进行调整;

②同一税法会计的差异调整项目,纳税人有时按税法规定调整,有时不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③税法与会计存在的差异,纳税人应调整而不调整,被税务机关处理过,但又重新发生的。

如果没有以上情节的,不宜直接认定为“虚假的纳税申报”。因为税法规定与会计制度规定存在的差异,涉及的范围很广,涉及的项目非常多,操作上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并且这些差异调整规定分散在各个时段的各种税收法规、规章里,别说纳税人难以悉知,税务人员也很难全面掌握。因此,对纳税人未调整或调整不正确的税法规定与会计制度规定存在的差异,应区别情节对待,不应草率地定性。

纳税申报是依法纳税的前提。纳税人必须在法定时间内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纳税资料。行为人通过对生产规模、收入状况等内容作虚假申报来达到偷税目的。虚假申报的种类有如下几种:(www.xing528.com)

(1)虚报生产状况如亏盈等情况。

(2)虚报生产规模。

(3)虚报应税项目。

(4)虚报真实收入。

(5)虚报职工人数。

行为人有的经常采用一种,有的几种并用。如被告人王某经营标准件商店,经营范围也仅限于标准件,并以此进行了纳税申报。但王某发现经营有色金属赚钱后,未经工商、税务部门批准,又擅自经营铜丝,但仍以申报的标准件税目缴税,后被税务机关发现。税务人员检查时发现王某销售标准件的收入也不对,经核查,查明王某通过不开发票的手法少报营业收入2万元。此案中,王某既虚报了应税项目,又虚报了应税数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