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标准融资与非标融资发展现状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标准融资与非标融资发展现状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南非标融资占比低于全国水平。非标产品是易爆发风险的领域,海南非标融资规模较小的特点有利有弊,一方面能减少来自金融产品无序创新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进行更灵活融资的可能性。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标准融资与非标融资发展现状

1.非银业务由外地总部负责,房地产非银业务的监管空前严格

非银业务由外地总部负责。本省的非银行金融系统不够完善,券商基金信托保险公司都是从总部层面与在海南的房地产企业产生关联,在当地仅设置销售类、咨询类分支机构。

当前对房地产非银业务的监管空前严格。房企的公司债基本停发(证监会),通过发行企业债融资不得用于商业地产项目(发展改革委),进行再融资后不得将资金用于购地(证监会),私募资管计划不得投向房价过快上涨城市部分地产项目(中基协)。这使得房企的一些原有融资方式不再能发挥作用,对此,部分房企选择压缩项目规模,少数房企铤而走险选择更为隐蔽操作、利率更高的融资方式。

2.股票融资、外币贷款等标准融资较为发达,非标融资规模较小且与全国的关联较弱、风险相对隔离,但2017年增速较快

在标准融资方面,海南的股票融资较发达,外币贷款也发挥了一定融资作用。从有省级社融数据的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累计“非人民币贷款的标准融资”占累计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24.4%,高于全国水平(16.5%)。其中,外币贷款和股票融资占比分别为6.7%和7.9%,均高于全国水平(-1.3%和4.8%),企业债券占比为9.8%,低于全国水平

(13.1%)。(www.xing528.com)

海南非标融资占比低于全国水平。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海南非标融资占比仅为3.5%,低于全国水平(11.6%)。海南发展了一定程度的委托贷款,占比9.8%,略低于全国水平(11.3%),信托贷款未发展或数据缺失,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有所发展,但净融资额是负的,占比-6.3%,低于全国水平(-4.2%)。

海南非标融资规模较小所带来的防风险之利大于约束融资之弊。非标产品是易爆发风险的领域,海南非标融资规模较小的特点有利有弊,一方面能减少来自金融产品无序创新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进行更灵活融资的可能性。综合看来利大于弊:海南的非标产品规模较小,与全国的关联较弱,而全国的非标产品市场无序发展较严重,如果其他地区出现问题,并不会快速传导到海南,可见利处较大;海南许多金融机构都反映贷款额度难以在本省用尽,存贷比平均约52%,低于全国水平(近5年约65%),很多结余额度会转移给总行,可见海南货币信贷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弊端较小。

由于房地产企业是海南主要的社会融资方,海南省社会融资的结构能够大致反映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结构。

房地产非标融资的风险呈上升态势,值得重视。2017年以来非标融资增速较快,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投向房地产业及其相关资产的非标债权(含表内投资业务资金和理财资金)余额同比增长47.8%,投向房地产业的委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