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亚经济体的产业升级与工业化进程

东亚经济体的产业升级与工业化进程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亚经济体之间发展阶段的差异曾经是东亚“雁阵模式”的基础。表2.2反映了1990—2010年东亚各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变迁。1990—2010年,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从东亚经济体近年来的产业升级过程来看,参与产品内分工,在产品价值链系统中,沿着简单组装、辅助零部件制造、一般和重要零部件制造、高级组装和核心部件制造的产品内分工阶梯攀登,是东亚经济体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东亚经济体的产业升级与工业化进程

东亚经济体之间发展阶段的差异曾经是东亚“雁阵模式”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地区通过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日本已成为较成熟的发达国家,NIES已经完成工业化过程,向中等发达经济体迈进,东盟中的一些国家也已步入了准工业国之列,中国和越南等国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快工业化的脚步。

表2.2反映了1990—2010年东亚各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变迁。20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NIES以及东盟国家中的马来西亚、泰国等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过程。1990—2010年,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表2.2 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与服务业附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

续表(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 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

传统意义上,一国的产业升级通常是通过其主导产业变化得到体现的,一般而言,一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通常要经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发展路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体系逐步形成,取代了“雁阵模式”下的产业间分工体系。在产品内分工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可能既专业化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又专业化从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产业升级方式也必然要发生转变。

Humphrey&schrnitz(2002)和Humphrey(2004)将基于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方式概括为四种类型: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企业改进流程,通过生产系统的重组或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实现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即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升级(Product Upgrading),企业提升所生产产品的单位劳动力附加值。这种升级会改变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定位。这种升级可以通过消费改变或价值链重组来实现,使得整条价值链向更高价值(复杂度更高)产品提升;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企业能够在价值链中实现新的功能,比如设计或市场营销,提高生产过程的技术内涵,以占据更多附加值的环节;跨行业升级(Inter-sectoral Upgrading),利用在原行业某种优势进入新行业。企业进入新的生产活动。例如,从电视机生产中获得的知识可以用于计算机的生产,集中体现于台湾的高技术部门的产业升级模式。

从东亚经济体近年来的产业升级过程来看,参与产品内分工,在产品价值链系统中,沿着简单组装、辅助零部件制造、一般和重要零部件制造、高级组装和核心部件制造的产品内分工阶梯攀登,是东亚经济体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