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莱工业化进程的特点及问题探析

文莱工业化进程的特点及问题探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莱在二战后60余年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文莱的工业化历程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从出口原油到出口油气加工产品。文莱在独立之初提出的实现工业化的主张,在现有的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条件下还很难实现。这也是文莱政府推行实施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并未起到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

文莱工业化进程的特点及问题探析

从文莱在二战后60余年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文莱的工业化历程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从出口原油到出口油气加工产品。油气工业的发展始终都是文莱的经济命脉,可以说油气工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文莱工业的重要发展成果。文莱的其他新兴的制造业,如建筑业、成衣业近年来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始终都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还不具备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短期内也很难成为文莱的支柱产业。文莱在独立之初提出的实现工业化的主张,在现有的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条件下还很难实现。总结半个多世纪的文莱工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油气工业是文莱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核心产业,但其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效益的好坏受制于国际油价波动

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也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气生产国,已经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是14亿桶和3200亿立方米。多年来,文莱依托这一资源禀赋实现了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的快速提升,保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油气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按每日产20万桶油和3000万立方米天然气计算,只能分别开采20余年,这使得文莱的国民经济发展仅依靠油气的开采是不可持续的。尽管文莱政府一方面积极勘探新油气区,另一方面对油气开采奉行节制政策,但是最终还是不能摆脱油气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此外,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文莱油气收入和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能否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文莱虽然是一个产油大国,但是长期以来一直以原油贸易为主,国内石油加工能力依然很有限。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文莱的成品油还需从新加坡进口。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文莱开始加速发展石油、天然气下游产业加工业,包括炼油、天然气液化、化肥塑料、化工原料等行业。但是在现有的资本和技术条件下,面对周边国家包括新加坡等国家的竞争,文莱试图实现本国的石油重化工业发展是相当困难的。

(二)文莱始终未能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不平衡阻碍工业化的实现

文莱政府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便已经意识到了高度依赖油气工业的单一经济结构具有很大风险,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文莱政府力图通过促进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分依赖,特别强调发展以农产品和林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非石油和与非天然气的矿物为原料的制造业。同时,建设港口和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和私人资本,促进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

但是文莱的非油气产业仅限于几个单一的部门,产业技术水平低下,各个产业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关联。农业、渔业林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而且由于产量有限,经济效益低下,并不能为工业发展积累所需资本。建筑业在数年前曾发展较快,其收入一度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为文莱的第二大产业。但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房地产业一直不景气。服装制造业曾经一度是文莱除了油气产业之外的第二大创汇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受到来自于周边廉价劳动力国家的竞争,出口收入呈现下降趋势。

多年以来,文莱实施经济多元化的战略就是为了完善国内的工业结构,构建文莱自己的工业体系,但这一计划一直未获实现,工业体系远未成型,非油气产业依然缺乏竞争优势,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种不平衡的产业结构,使得国家各产业的发展资金都依赖于油气产业所形成的资本积累,以至于油气工业的效益成为体现工业化成效的重要标志。(www.xing528.com)

表7-1 2001—2007年文莱经济产值表(名义GDP)单位:百万文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文莱首相署经济计划发展局(JPKE)发布数据测算而得。

(三)文莱薄弱的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要素制约着其工业化进程

纵观东亚其他经济体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持续不断而充足的产业发展资本、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都是完成工业化的关键要素。反观文莱在这几方面都不具有天然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文莱国土面积小、人口少,由此决定了文莱国内市场狭小。[6]文莱虽然处于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地区,但是广阔的国外市场却不是文莱现有主要产品的输出地,而且文莱的非油气产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内需,发展缓慢,缺乏竞争优势,在短期内也无法占有广阔的市场。

在资本积累方面,文莱长期依赖油气工业的红利累积国家发展资本,而文莱又实行高福利政策,使得国家投放在社会福利事业上的资金长期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尽管每年都拥有数额巨大的石油美元收入,但大多数都成为高福利制度的维持费用,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或者进行产业调整、升级的投资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发展就成了文莱的最佳选择。清真食品的加工、建筑材料机电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石英砂制品等都是文莱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行业。[7]但是,截至2004年底,文莱仅吸引了累计为65亿美元外国投资,投资项目却主要集中在石油勘探和开采、天然气液化工程及发电站方面。

在劳动力方面,由于高福利制度的存在,使得许多文莱公民缺乏学习和工作热情。而且在文莱人民的传统观念中,经营私营企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从事体力劳动更是被视为耻辱,就业岗位首选政府机构,否则他们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到新兴的工业部门工作。据统计,2004年,35万国民的文莱便有10万人在政府机构任职。[8]新兴的制造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工则大量从国外引进,这不仅大大地增加了文莱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而且也严重地影响了劳动力的质量,造成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短缺,严重影响文莱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文莱政府推行实施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并未起到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9]

概而言之,文莱国内市场狭小,技术和人才短缺,工资水平过高,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发展项目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缺少比较优势,加上政府部门行政手续繁杂,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都使得国内外私人投资踯躅不前。这些硬软件条件的不足也阻碍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