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强领地意识,实现物种交换共赢

避免强领地意识,实现物种交换共赢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育起创新生态后,保持其高度活跃的关键在于,打破创新丛林中各主体本能自我守护的“领地意识”,通过激励“人才流通、智慧共享”进行创新资源的“物种交换”,培育良性竞争氛围和蓬勃的内在生长力。创新“基站”以开源创新资源、服务全州人才的方式,最大化打破了创新资源充分流通的壁垒。

避免强领地意识,实现物种交换共赢

培育起创新生态后,保持其高度活跃的关键在于,打破创新丛林中各主体本能自我守护的“领地意识”,通过激励“人才流通、智慧共享”进行创新资源的“物种交换”,培育良性竞争氛围和蓬勃的内在生长力。通过创新“物种交换”实现群落繁荣的典型案例,当属美国科技产值仅次于硅谷的第二大创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北卡罗来纳州创新三角科技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以下简称RTP)。北卡罗来纳州(以下简称北卡州)三角区由三所顶尖大学所在的城市连接而成——罗利(北卡州立大学)、达勒姆(杜克大学)、教堂山(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20世纪50年代,该区域的高校院所彼此鲜有合作,与业界脱轨,科研不出校门,创新经济的带动性微乎其微,面临着“强研发、弱产业、无生态”的困境。

为实现打破院墙、创新共荣,20世纪50年代末,北卡州决定,由政府牵头联合周边大学、重点企业共同组建“三角研究园基金会(Research Triangle Foundation,以下简称RTF)”,并在基金会RTF的主导下,建设“三角科技园(RTP)”。政府希望以RTP为载体,真正激活、兑现本地的创新优势。

如今,RTP已成为汇聚生物医药、信息科技、清洁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领先创新区,其中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45%以上,聚集了葛兰素史克、拜耳等药企巨头,多家生物科技研发中心,90余家外包机构,生物医药已经成为RTP最重要的创新领域[27]。通过园区建设实现多研发主体“物理意义”的聚集,只是园区创新生态构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RTP激励了顶级科学家、研发人员、技术从业者、创业者之间的人力和智慧的“自由组合流动”,进而实现了创新生态的持久激活。

本书开篇文章中已向大家阐述,美国《拜杜法案》系列技术成果转化法案和规定,保障了政府资助科研成果商业化后对于研发人员的利益分配,是创新人力资本在学界与业界自由“横跳”的护身符。在“政策护体”的前提下,RTP对创新人才从“单一身份圈地自萌”到“走出院门跨界碰撞”的激励,体现在针对不同主体的精准“牵线”:通过多对接渠道、合作平台搭建起人才自由流动的桥梁

对于高校、研究机构,RTP通过组建跨校研发团队、举办研讨会等,促进知识共享和联合研发;同时,北卡三角区域内多家大学以“北卡州生物技术中心(NCBC)”为媒介,进行尖端科研设施共享,如杜克大学分子表征设施、北卡州立大学AIF分析设施等,以设备共享促进成果共荣[28]。(www.xing528.com)

对于校企双向合作,RTP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帮助实现科研人员在“教师—企业员工”间的无缝转换。例如,高校教师可兼任三角园国际发展集团(RTII)员工,最大化其商业生产力;这一“身份旋转门”促使RTII拥有超过80个国家的科研力量,研究专利有400余个[29]。另外,三角区鼓励企业主动走进高校、导入产业资源、进行合作研发,例如,主动搭建校企“中介链接器”牵线做媒,通过成立创新三角区域合作伙伴(RTRP)作为“营销中介”,营销RTP内高校资源并指导企业入驻。

在创新资源的多边共享上,北卡州生物技术中心(NCBC)作为生物技术研发的“基站”,通过建立信息数据库、协助技术转让等,助力整个RTP甚至全州的生物技术开发。同时,RTP通过搭建包括“样本分析、检测认证、临床观测”等多项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推动技术成果商业化。创新“基站”以开源创新资源、服务全州人才的方式,最大化打破了创新资源充分流通的壁垒。

产学研融合的本质在于“人”,集体主义“联合创新”的关键也在于“人”。在创新生态中,创新“人才”的“身份自由”和“资源自由”,无疑是保障生态丛林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