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平绒到立绒:丝绒改良的艰难历程

从平绒到立绒:丝绒改良的艰难历程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职期间首创丝绸高档产品“立绒”,全部用于外销创汇。他们当时看到了国外的样品,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这个普通的丝绒,改变成高级的立绒。从丝绒变成立绒这个过程,我觉得,不单是一个仿造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原来的毛纺织厂就完全转成了上海丝绒染整厂,专门生产立绒我主要说明一下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丝绸技术方面的。因为普通的丝绒不名贵、不华贵,把绒立起来,这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革新的过程。

从平绒到立绒:丝绒改良的艰难历程

马赐隆

马赐隆 原上海市丝绸工业公司副经理

马赐隆,1964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学院染化系(夜大),1956—1964年担任上海丝绒染整厂工程师、厂长。任职期间首创丝绸高档产品“立绒”,全部用于外销创汇。1964年调到上海市丝绸工业公司担任生产科科长,主管计划、技术。1983年担任上海市丝绸工业公司副经理,主抓全市丝绸行业的生产、计划、品种、设备。1987年带丝绸专家组赴阿尔及利亚援外近两年,担任中国丝绸专家组组长兼总工程师。在上海青浦开出了全国第一家使用日本引进的喷水织机的厂,所有产品全部返销日本。主要著作有《丝绒的织造与染整》,主编了《丝绸染整手册》,多篇论文发表于纺织、丝绸期刊。曾兼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委员、企业管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9年3月30日去世。

从丝绒变成立绒这个过程,我觉得,不单是一个仿造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右)在上海丝绸工业公司行业大会上做报告,1987年,上海

做学术报告,1989年,上海

我于1929年出生于浙江桐乡石门湾的一个封建家庭,家里是开米行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我逃难离开老家了,逃到过很多地方。到上海大概是一九四几年,我一直逃难也没好好念书,很早就参加工作了,同时在夜校读书。开始是在上海纺织工学院的高职班织造组,这个高职班也是半工半读的。我工作进去的时候是练习生,毕业以后当技术员了。所以从上海纺织学院高职班毕业以后,我想继续深造,又考了华东纺织工学院染整系,后来改为染化系,是业余的,1964年拿到毕业文凭。

后来我怎么会到丝绸行业呢?就是工厂公私合营后转变到这个丝绸行业的。其中也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原来的那个厂(前锋毛纺织印染厂)试成功一个产品,就是这个立绒,是丝绸加工成为立绒的,一举成名。毛纺厂有两位老板都是厂长,一个对这个丝绸立绒感兴趣,一个对丝绒(丝绒是一个老产品)有一点研究。

他们当时看到了国外的样品,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这个普通的丝绒,改变成高级的立绒。我们普通的丝绒不是平的吗?平面很一般的。如果说把这个绒竖起来,竖起来染了色,雍容华贵了,又很漂亮,做高档的礼服什么都是好的。其中一个厂长是南通学院毕业的,我名字忘记了,他们两个人一起研究,我们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一方面跟他们研究,后来终于试成功了,这个新产品立绒是国内首创的。本来是普通的丝绒,毛站起来了,所以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立绒。立绒这个产品一举成名了,跟外国人特别跟苏联交易比较多了,他们很开心,一定要这个品种,后来立绒就改成成批生产了。从丝绒变成立绒这个过程,我觉得,不单是一个仿造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为它整个整理过程完全是新的,也是我们白手起家把一个毛纺织印染厂(当时毛纺厂的经营情况已经不行了)转变为上海丝绒染整厂的。

原来的毛纺织厂就完全转成了上海丝绒染整厂,专门生产立绒

我主要说明一下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丝绸技术方面的。平绒是平面的,平板的,很粗糙的,它织造的时候是双层的,把双层剖开,剖开来把这个绒再立起来,就是立绒。因为普通的丝绒不名贵、不华贵,把绒立起来,这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革新的过程。立绒要经过剪毛,剪毛以后还要经过染色,最后烘干,让绒毛竖起来。这个过程完全是我们自己搞的,整个工艺要求很高。绒割开以后除了毛上面会高低不平之外,还有染色的方法不同。必须把这个毛剪得非常平。我们是利用毛纺织厂经过改装的剪毛机进行的,要求更高一点。第一步是剪毛,剪毛以后要把这个绒立起来,要有光泽,不能起绉,染色处理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个问题。(本来普通的丝绸也好,丝绒也好,都是可以在普通的染色机上染的。)

我们制造了一个吊染机,就是新型架的吊染机,把立绒用钩子钩到新型架上,放在一个大的染缸里面,吊上吊下,染缸的液体反复上色。这是一个全新的染色过程,也是专门针对立绒的。采用了这个吊染的设备,在印染过程当中可以防起绉。在新型染缸里面退浆,练了以后染色也可以。染色以后需要烘干,这又是一个关键所在,这个时候我们又研究试验出丝绸染整的设备。毛纺厂原有一个拉烘机,在这个机器基础上面,我们加上了毛刷。烘干过程当中,这个毛刷一边滚色,一边烘干,烘干染色后的坯布接着起绒、立绒。

这个起绒有讲究,比如说我们是正面打的……这个技术详细问题我也不介绍了,反正要达到这个绒毛是90度站起来的效果,这个是不容易的。它的烘干过程怎么低温怎么高温,时间上都要控制好。这一步成功了以后,基本上这个立绒的雏形也就出来了。但是这个立绒立起来是要倒的,后来就加树脂处理。我当时也是技术员,跟两个厂长学习,和大家一起搞技术革新,一起研究。用尿素甲醛合成树脂,这个大家都没经验,要反复实验。树脂经过立绒之后,固定好就定型了。上了树脂之后,还要烘干,就是高温烘焙(一百几十度),这个高温的烘焙机设备,以及后面一套整理设备,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发明的,都是在旧的机器上设计改进的。虽然我们是丝绒染整,可实际上是一个创造发明。做立绒的是生产高档产品的厂子,出来的产品全部外销,基本上都出口苏联,颜色是五颜六色的。我们认为这个是丝绸类产品中比较高档的一个产品,由丝绸外贸公司全部出口了,除非有一些次品,国内内销,但在市场上是没有的。现在上海什么厂都没有了,但是外地的厂还生产这个立绒。

1983年之后我当副经理这一段时间,上海整个丝绸行业增加了很多设备,增加了很多新的产品(www.xing528.com)

1964年,我被调到上海市丝绸工业公司工作,在公司担任计划科科长,管全行业的生产,本来还有一个缫丝厂的,后来缫丝厂没有了。上海在全国丝绸行业当中还是比较可以的,上海的产品跟杭州、苏州的有些不同,我们提花类织物,比如说织锦缎这些东西比较少,主要是平素织物,印花加工做得比较多。我到公司当了计划科长以后,公司知道我是搞技术出身的,又让我做技术科长,计划科长也兼管这个技术科,最后并成一个生产科,我又担任生产科长。

1966年“文革”来了,我们都靠边站,受冲击了。当时在上海有个叫“四个面向”的,我被下放到南京梅山焦化厂,在梅山待了五年,下放劳动,也是普通的劳动,帮当地做做机器设备。

粉碎“四人帮”后,我被调回上海老公司,继续当我的生产科长,还是管理全行业的丝绸生产以及技术指导,当时公司下面有二三十个厂了,我管技术生产部。全行业的发展主要由吴裕贤同志负责,他本来是机械科长。我又管计划,又管技术,等于生产的大头都在我这里,1983年我被升为上海市丝绸工业公司的副经理,那个时候吴裕贤是经理,后来他调到总公司去了。实际上上海市丝绸工业公司是没有总经理的,我负责这个公司,一直到退休。在公司的时候,生产、计划、品种我都要管,丝织厂、染整厂、印花厂都是专业厂。

(左)参观KN大提花织机(大提花龙头)和真丝准备大卷装设备,引进到上海第五丝织厂,1979年,日本

1983年之后我当副经理这一段时间,上海整个丝绸行业增加了很多设备,增加了很多新的产品。苏州、杭州的丝绸产品比我们好,但是我们在印染后处理和染整加工这方面,比苏杭稍微靠前一点点。纺织工业部组织的产品质量评比、交流,主要来自江浙沪。我当副经理的时候,上海丝绸行业方面的厂有39家,包括织造印染都在内。

1987年我到阿尔及利亚,带去了一个丝绸专家组,当了一年多的专家。他们丝绸行业的水平是很低的,他们的丝绸主要是人造丝产品。但是他们从日本进口了一套从织造到印染后处理的全新的最新设备,日本人把设备装好开机以后,就不管了,日本人对丝绸的织造不及我们中国人,所以阿尔及利亚就到中国来找丝绸专家。杭州、苏州好像派不出,他们通过外贸公司到上海来,请上海无论如何都要帮忙。我们没有援外过,只有产品到国外去,但是我们整个技术和水平还是不错的,可以组成一个丝绸专家组去帮助他们提高丝绸生产质量。公司尊重我的意见,让我带队的所有二十多个人,全部是上海组织的,包括从织造开始到印染整理到丝绸成品出来的专业人员。

我担任专家组组长及总工程师,去了两年不到,把他们这个厂彻底整顿了一番。日本的设备不错,但日本人只负责安装设备,我们负责生产的整个过程,也算是对援外做了一些工作。

(右二)在引进日本喷水织机签字仪式上,1980年,日本

棉纺织厂引进喷水织机,开始应用于国内生产的,我们是第一家

我出国回来,在公司当顾问,1989年底就退休了。退休之后我到深圳去帮助当地搞丝绸厂、服装厂什么的,但是时间不长,也就是去当当他们的顾问。

我真的生逢其时,我对读书有兴趣,读的完全是业余大学,从中专到大学本科毕业,开始一部分脱产,后来完全是业余。开始是读上海纺织工学院,后来是华东纺织工学院,我学历最后是华东纺织工学院,染化系的本科生。我那个时候已经在工作了,业余时间读书。我女儿也是工程师,她现在是搞产品设计的。后来上海市丝绸工业公司跟外贸公司合并了,她负责技术方面、品种方面的,我们产品工艺设计只剩两个工程师,她是其中之一,算是继承我的事业。

此外要补充的是,我跟吴裕贤同志到日本去参观访问,到日本丝绸行业去考察,日本有喷水织机,这是新的织机,我们棉纺织厂都没有进口的设备,喷水织机主要是用于合纤的。我跟吴裕贤同志两个人一看,就说这个设备是新的,速度高,质量高。我们国内也有一部分厂家生产合纤产品,是尼龙的、涤纶的。我们就定制了一批设备,在青浦开了国内第一家有喷水织机的厂,主要生产合纤仿真丝的产品,合成纤维是尼龙、涤纶,用合成纤维做仿丝绸产品,而且质量是很好的,做的产品全部返销给日本。所以,棉纺织厂引进喷水织机,开始应用于国内生产的,我们是第一家。同时我们还少量进口了日本的重磅提花织机,放在上海第五丝织厂,设备比国内的复杂,效率比较高,引进数量不大,还是以国产设备为主,但这也是一个新的设备。

采访时间:2014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