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科技投入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

综合科技投入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施行,这一阶段可以概括为科教兴国战略阶段。其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合科技投入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施行,这一阶段可以概括为科教兴国战略阶段。这一阶段科技政策的重心更加明显地转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精减科研院所,合理分流人员,以市场机制为主放开、搞活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

199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它是科技领域的基本法性质的法律,构筑了中国科技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其目的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通过该法律,改革和完善科技体制,建立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发展高技术产业。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通过,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型体制,促进科技进步,以实现经济、科技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发布,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发展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及其产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广泛开展国际交流。(www.xing528.com)

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其目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鼓励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者风险基金,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1999年5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颁布,提出要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由其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化的决定》发布。该决定指出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施行。其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