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庄用地结构优化的关键做法

村庄用地结构优化的关键做法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武进模式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余巷村为例,坚持“底线优先”,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要求,从村庄发展实际出发分析确定村庄的建设规模。按照“划定开发底线、反映村民意愿、集约节约用地、锁定用地总量、空间布局统筹、划定规划蓝图”的村庄空间布局优化思路对村庄建设用地结构进行优化。

村庄用地结构优化的关键做法

(一)蓟县模式

天津蓟县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为例,通过应用村庄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成果,对村庄内部用地适度打开,将村庄建设用地细化为五类(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村庄基础设施用地和村庄其他建设用地),解决了村庄建设规划与村土地利用规划衔接的难题,在优化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上作新文章。用地布局优化后,建设用地总量减少0.29公顷,村民住宅用地减少3.85公顷,村庄产业用地增加3.52公顷,村庄基础设施用地增加0.5公顷,村庄公共服务用地增加0.02公顷,耕地总量增加0.13公顷。

(二)武进模式(www.xing528.com)

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余巷村为例,坚持“底线优先”,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要求,从村庄发展实际出发分析确定村庄的建设规模。按照“划定开发底线、反映村民意愿、集约节约用地、锁定用地总量、空间布局统筹、划定规划蓝图”的村庄空间布局优化思路对村庄建设用地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余巷村建设用地总规模减少3.43公顷,村庄用地减少5.72公顷(其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减少0.37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0.16公顷),实现了余巷村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农村建设用地“双减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有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