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生命周期中管理者自信的动态变化

企业生命周期中管理者自信的动态变化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度自信本质是一种心理认知偏差,因此管理者过度自信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因此在企业成长期,三因素都会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此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最强。因此在成熟期阶段,过去经历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未来预期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变化不明显,学习使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减弱。通过分析发现,随着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发展,与管理者代理行为变化趋势相反,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在逐渐减弱。

企业生命周期中管理者自信的动态变化

Simon(1955)提出的有限理性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并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完全非理性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状态,不同的管理者其行为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其在决策时心理活动存在波动[182]

19世纪,美国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提出“表现原理”,认为人的思想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人的心理状态也不是完全一样的[22]。随着外界环境和时间的改变,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事物,人的心理和思想都会不断被添加进新的东西,一些观念甚至是观念中的某个细小分支随时在被改变着,思想和心理状态是断然不会完全相同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受聘担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其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也验证了“表现”原理。过度自信本质是一种心理认知偏差,因此管理者过度自信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Shefrin(2001)认为过度自信是一种因人们对知识和自身能力的了解程度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对知识过度自信的人认为自己懂得、明白,对自身能力过度自信的人对自身的判断高于实际[184]

所谓“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185]。具有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特征的人对知识、自身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测都会表现出乐观和自信。依此可以找出影响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的两个因素:一是管理者过去积累的工作经历。人往往通过过去的经历和事件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进行评价。如果过去企业的某项投资正确并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或者企业过去的经营绩效出现正向变动的结果,管理者普遍会认为这是自己能力和努力的结果,从而加强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即使企业过去投资失败并给企业带来了损失,或者企业的经营绩效出现了负向变动的结果,管理者也会普遍认为这是政策、市场和环境等外部条件作用的结果,从而最大可能地推卸责任,这同样也会加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依据心理学自利性归因理论,管理者对过去积累的工作经历普遍持利己的态度,因此过去的工作经历越多越易导致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二是预测企业未来时依据的充分性和结果的确定性。投资项目可行性和企业业绩预测的依据是否充分,会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心理预期的弹性空间,如果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或企业业绩预测依据不充分,判断结果模糊不确定,则管理者心理预期的弹性空间变大,极易表现出过度自信;而如果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或企业业绩预测依据较充分,判断结果较清晰,管理者心理预期的弹性空间会缩小,则不易产生过度自信。

吴超鹏、吴世农和郑方镳(2008)首次引入“行为学习理论”来研究管理者的学习行为能否有效地克服过度自信心理偏差,从而将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的负面影响”这一基础层面的问题,拓展到探讨“如何克服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这一更深层面的问题上[146]。谢玲红(2011)依据行为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可以修正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使管理者由非理性向理性演变[186]。因此,学习可以成为影响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的第三个因素。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可以从过去经历、目前学习和未来预期三个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由于本书实证研究选取深沪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而这些公司能够成功上市表明其在初创期阶段经营绩效良好,并满足中国证监会对公司IPO上市的规范条件,有理由理解上市公司已度过初创期。因此,以下仅就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总体来看,企业生命周期中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个阶段都会受前一阶段企业发展良好形势的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呈递增变化;衰退期阶段较前两阶段,企业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更大的风险,这样的环境会约束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较前两阶段减弱;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管理者的学习环境日益成熟,学习机会和信息逐渐增加,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随之降低。

企业生命周期中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

成长期阶段,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入职业经理人担任企业管理者,受初创期企业发展良好结果的影响,抑或两权分离导致引入新任管理者工作热情的影响,管理者易产生较强的自信心理;企业分工开始明细,组织内机构增加,对企业未来发展和转变具有更灵活的适应性,也使管理者易过度自信;与成熟期和衰退期比较,管理者在此阶段的学习环境不成熟,学习机会不多,同样会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因此在企业成长期,三因素都会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此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最强。(www.xing528.com)

成熟期阶段,企业经过了快速发展,产品和服务日趋成熟,市场稳定,组织完整性增强,这些成功的经历会给管理者带来更加强烈的心理偏差,过度自信程度加强;企业发展速度放缓,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但仍较强,对企业未来发展和转变同样有一定的适应性;管理者学习环境较成长期完善,学习机会增多,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成熟期阶段,过去经历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未来预期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变化不明显,学习使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减弱。

衰退期阶段,企业出现退化现象,产品与市场脱节,管理问题凸显,管理者未来发展的控制力减弱,过去经历对自信心理偏差的影响减弱;尽管部分企业可以进行战略调整,重获新生,但大多数企业对未来发展和转变不再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因此,管理者较以往会趋于理性,过度自信程度减弱。此阶段学习较以前阶段时间更长,环境最成熟,且衰退期的企业现状会迫使管理者强化学习以寻求企业未来出路,可见学习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修正作用也最强。因此在衰退期,过去经历并未有效增强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未来预期和学习的共同作用却显著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此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最弱。

通过分析发现,随着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发展,与管理者代理行为变化趋势相反,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在逐渐减弱。

依据上述分析,提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三:H3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管理者行为程度或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H3a管理者代理行为随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发展逐渐增强;

H3b管理者过度自信随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发展逐渐减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