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能源问题:基本特征探析

中国的能源问题:基本特征探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成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的特征,也是中国制定能源政策不得不考虑的国情。中国的能源转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两个维度都要求中国的能源要同时向清洁化和低碳化迈进,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高比例的非化石能源,也将会化解国家能源安全的矛盾。

中国的能源问题:基本特征探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成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的特征,也是中国制定能源政策不得不考虑的国情。中国的能源转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坚持以煤为主的阶段

20世纪50年代,全球就开始了煤炭向油气时代的过渡,中国由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征,以煤为主成为自然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9年),开始考虑从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移。中国恰恰在这段时期发现了包括大庆油田在内的几座大油田,于是开始了由煤炭时代向油气时代的过渡。20世纪80年代,十来个“大庆”落空,中国又重新回到了“贫油”的时代,由此而开始了历时27年的以煤为主的时代。

2.坚持以国内为主的阶段

2007年,中国宣布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方针,要求中国能源发展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世界能源的共同发展[9]。虽然能源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但同时我国的能源发展逐渐走向开放——开启了天然气进口之先河,不再惧怕较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2007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不到30%,2018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至69.8%[10]。更重要的是,发展非化石能源列入议事议程。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8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的目标,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 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3 000 万千瓦,太阳能装机达到180 万千瓦。此后,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逐步提高,2016年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将2020年风电装机目标定到2.1 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 亿千瓦以上,远超2007年的目标值。同时2007年中国也实施了雄心勃勃的核电发展计划,40 多座核电站开工建设

3.树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阶段(www.xing528.com)

2014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能源革命的五大任务——推动包括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的“革命”,并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能源革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长期战略,其目的就是要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确立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能源战略方针,能源工作的主基调为: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真抓实干出成效。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能源安全出现了两个重要转变:一是在理念上,由专注国内能源安全转向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考虑能源安全问题;二是在实践上,2014年以后我国新增的能源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提供,间接地缓解了国家能源安全的压力

展望未来,应如何看待我国能源安全的中期目标(2035年)和长期目标(2050年),面对这一问题,有两个思考的维度:一是国内美丽中国的要求,2035年现代化国家初步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其中一个指标是PM2.5值必须明显低于35 百万分比浓度(ppm),2050年建成美丽现代化强国,PM2.5值要向领先的发达国家看齐,即达到10ppm 左右。二是国际碳排放的要求,2030年左右我国的碳排放达峰,2035年以后要开始尽发达国家的排放义务。这两个维度都要求中国的能源要同时向清洁化和低碳化迈进,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高比例的非化石能源,也将会化解国家能源安全的矛盾。

遵循这一路径,中国已经设定了三个不同阶段的能源转型目标: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达到15%(仍有差距,但可以实现),天然气消费占比不低于10%(2018年只有8%,仍有较大差距,实现难度较大),煤炭消费占比不高于60%(已经完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二氧化碳排放基本达峰,煤炭消费占比达到45%左右;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50%,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达到80%,煤炭消费占比降至25%以下,二氧化碳排放回落到2005年及以下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