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探析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探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和目标性四个特征。我们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显著特征。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运作强调其实践过程的匹配性。战略匹配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双层双元原则。其二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更在于长期性、整体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帮助企业及时有效地适应外部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探析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相比是一种新模式、新理念,不仅具有新的内容,而且具有新的特征。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和内涵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也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和目标性四个特征。有些学者提出了匹配性、协同性、系统性、灵活性以及捆绑性等各种特征。我国学者颜士梅则从与过去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中,就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的关系、战略性人力资源实践、战略性人力资源绩效关注焦点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特征。我们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战略性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特征,其战略性也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本质所在。但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战略性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不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一些学者认为战略是一种“关系”,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系统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战略”。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战略就是“适应性”,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系统与组织竞争战略之间的适应性,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契合和协同性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表现。例如,Chadwick和Cappelli在1999年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定义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政策与组织输出之间的关系”。但基本的观点认为战略性主要表现在“战略贡献者”的作用上。

马托森从三个方面论述这种作用:提高企业的资本运营绩效;扩展人力资本;保证有效的成本系统。

沃尔里奇则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角色”的概念,认为当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传统的“职能事务性”向“职能战略性”转变。

劳伦斯·S.克雷曼、乔森纳·斯迈兰斯基等人侧重于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价值链的重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边界的扩展等角度,阐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战略性定位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特征表现在“战略性”层面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②在战略目标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的目标管理;③在战略范围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④在战略措施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系统化科学和人文艺术”的权变管理。

(二)匹配性(www.xing528.com)

战略匹配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企业要通过战略整合来保持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一致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与组织经营战略互动的管理系统。舒勒、胡博从组织战略目标实现方面论述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他们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统一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组织的战略”及“战略需求”相统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运作强调其实践过程的匹配性。具体而言,匹配性包括纵向匹配和横向匹配。纵向匹配即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匹配,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整合计划与战略的匹配;组织结构及组织文化与战略的匹配;人力资源具体实践活动与人力资源整合计划的匹配;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匹配。横向匹配即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间的匹配。另外,匹配性还意味着动态性。因为要保证人力资源实践活动的纵向匹配和横向匹配,必然要关注组织内各要素的变化。战略匹配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盖斯特于1997年提出了五种类型的战略匹配:①作为战略性的互动匹配;②作为权变的匹配;③作为理想的系列实践的匹配;④作为整体性的匹配;⑤强调组织各项人力资源事件间的匹配。当然还有一些学者从内部匹配与外部匹配方面论述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匹配性。

(三)协同性

协同性,又称捆绑性,指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实践活动协同发挥作用,共同服务于某一特定目标的组合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捆绑性特征基于匹配性特征。正是由于各项人力资源实践间的匹配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获取协同效应,所以才能促使运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间的捆绑。一般而言,实践活动的捆绑模式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活动组合在一起,没有核心实践活动,这种模式强调了所有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和均衡性。二是在所有实践活动中,以一项或某几项为核心而捆绑在一起,这种模式往往是根据组织自身特征和要求强调某一项或某几项事件活动的作用,并使其他实践活动支持核心活动。捆绑性就是寻求互补的人力资源实践之间的捆绑或结合,力图找到最有效地发挥协同作用的模式。

(四)目标性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确保组织获取具有良好技能和良好激励的员工,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组织的战略能力,依靠员工实现战略目标和依靠核心人力资源去建立竞争优势。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目标性也不同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其目标性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的目标更强调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结合在一起。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双层双元原则。“双元”一是指企业发展,二是指员工发展;“双层”一是指企业层次,二是指员工层次,即在企业和员工层次都要既考虑个人发展,又想到企业发展。也就是说,要通过合理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尽可能相匹配。在企业管理理论中,对于人性的假设一直是各种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而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人被赋予了“自我实现的人”的角色,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其二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更在于长期性、整体性。

(五)灵活性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战略性,另一个是灵活性。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匹配的研究中,西方学者越来越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是与战略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文献中,提出了两种战略匹配与灵活性的关系,一种是“坐标式的视角”,一种是“互补式的视角”。当今企业面临着复杂动态的环境,需要企业的这种灵活性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帮助企业及时有效地适应外部和内部环境的能力。西方学者提出了需要重视的三个方面的灵活性:开发一个能够很快适应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一个具有适应性的人力资本“水池”;在雇员中促进行为的灵活性。桑切茨认为存在两种基本的灵活性:一是资源灵活性,二是协调灵活性。当然,不同的学者研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所强调的灵活性是不同的。如斯诺和斯奈尔强调通过招聘具有创造潜力的雇员来建立这种灵活性,而麦克杜菲则强调人力资源的灵活性应该从培训雇员具有广泛的才能入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强调灵活性与雇员的技能以及雇员行为的联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人力资源重要性的提升,是基于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战略性资源、竞争优势的源泉而提出的。它的本质集中体现在战略性上。战略性与灵活性是其核心,战略性是其本质与基础。匹配性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战略性的保障。只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目标相匹配,才能体现出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相匹配,就可以发挥其协同性,共同服务于提高组织绩效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目标,即体现其目标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