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特征及优化探析

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特征及优化探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性它包括探究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方法两层含义。事实上,就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来看,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就学习和研究结果来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或“再发现”。此外,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课程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环节,因而它还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特征及优化探析

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性

它包括探究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方法两层含义。所谓探究性的问题,是指那些对于解答者来说还没有具备直接的解决方法,对解答者构成认知上的挑战的问题,它反映主体现有水平与客观需要的矛盾。对学生而言,它又具备两个特征:(1)接受性,学生愿意解决这种问题,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2)障碍性,学生不能直接看出它的解法和答案,不能按照现成的程序或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找新的处理办法。这类问题往往具有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点。所谓探究性的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形式,探究那些与科学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创新性

创新性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性,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性,是指相对于个体开发的可能性和自我的潜在能力的创新性,如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就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来看,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就学习和研究结果来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或“再发现”。但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来看,学习者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性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从而亲身体验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完全能达到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就这一意义而言,对学生来说,创新更多地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和非常规想象等。

3.自主性(www.xing528.com)

学科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对“教什么”、“怎么教”都有明确的规定,强调的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学什么”、“怎么学”上自由度极小。而研究型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灵活地选择参加研究的内容和方式,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及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从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设计与实施,到结论的得出与检验,均由学生完成,强调的是学生“从做中学,从研中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参与性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情景和途径。

4.综合性

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各门课程由各科自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所组成,其目标是单一的学科能力的培养。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活动往往是以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学习与运用的形式出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在内容上,研究型课程可能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课程人为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发现诸多学科知识以外的新信息;在方式上,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研究方式,并不断地在研究中受到启发;在培养目标上,它更注重综合能力(主要是指研究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

此外,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课程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环节,因而它还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