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服务业FDI的竞争排斥效应:实证研究

中国服务业FDI的竞争排斥效应:实证研究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点:第一,从实质上看,跨国公司的大规模涌入,都是以抢占本国国内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但是由于国内市场比较有限,服务业跨国公司对国内市场的抢占将会排斥东道国当地企业的发展。在投资初期,由于外资投资规模与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有限,因此并未与东道国本土企业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服务业FDI的竞争排斥效应:实证研究

一般认为,服务业跨国企业在华投资会带来技术外溢效应,与此同时,随着服务业外资在华投资相对规模的不断提高,一旦其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承受程度,其会对我国服务业本土企业产生相应的竞争挤出效应,而当外资相对规模超过一定的合理区间时,对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将不再是正向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点:

第一,从实质上看,跨国公司的大规模涌入,都是以抢占本国国内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但是由于国内市场比较有限,服务业跨国公司对国内市场的抢占将会排斥东道国当地企业的发展。在投资初期,由于外资投资规模与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有限,因此并未与东道国本土企业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当服务业跨国企业在国内市场逐步稳定下来后,其绝对优势就会越发明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动机必然会促使其与国内本土企业开始竞争,争夺国内原本有限的市场份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土企业造成竞争排斥,降低其生产与出口的能力。

第二,目前我国的整个产业体系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服务业同样也不例外。因此,这样的国际市场格局造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优势主要是在中低端层面,尤其是近些年来服务外贸快速发展,中端产品的竞争优势已越来越明显。但是,随着高端服务业外资的进入、对国内市场的挤占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原本在中端市场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土企业将不得不退出原有市场或转向更低层次的其他市场,从而影响了竞争力提升。对此,寇宗来(2009)、Aitken&Harrison(1999)都有类似的研究发现,即当FDI进入东道国之后,许多本土企业将逐步放弃与FDI竞争,主动采取产品低端化以获取利润。

第三,与东道国本土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往往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从而能够吸引大量高端人才的流入,这样必然会造成本国服务人才的流失,即高端服务人才不断从本土企业向外资企业流入,致使本土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都被严重削弱。这不仅不利于本土服务企业学习并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流失的人才可能还会带走企业内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信息,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www.xing528.com)

第四,长期以来,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边缘化,一直处于落后的模仿追随状态,陷入“以市场换技术”的恶性循环当中,这样不仅会使国内本土企业承受巨大的成本上升压力,而且面临着国内市场被跨国企业瓜分挤占的风险,更糟糕的情况是,本土企业会对国外先进技术产生过度依赖,从而削弱了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长此以往,本土企业可能会长期受制于人,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最终无法有效实现技术赶超的目的,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低端位置。

由此可知,服务业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以及在外资规模、外资结构、投资流向、投资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会长期作用于东道国本土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经营理念等各个因素。一旦外资规模超过合理的界限即过度引资时,外资的竞争排斥效应就会超过溢出效应占主导,从而降低东道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如图2所示。

鉴于此,提出本文待检验假说2:服务业相对引资规模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存在非线性关系,即服务业外资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会对东道国的服务业竞争力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而一旦超出合理的区间,将不利于东道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