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加坡政府的吸引外商投资政策

新加坡政府的吸引外商投资政策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加坡对外资成功的吸收和消化。新加坡政府在这一时期大幅提高了工人工资,减少了劳动密集型的成本优势,迫使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转变。1986年新加坡为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从生总部,采取了优惠的税收政策。这一措施使得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分部,极大地提高了新加坡国内的科研水平。从这点来说,新加坡的外资政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新加坡政府的吸引外商投资政策

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取得独立后,新加坡采取了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将利用外资作为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策,在几十年间从一个一毛不拔之地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加坡对外资成功的吸收和消化。新加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政策根据其工业化进程的变化也随之不断调整:

(一)EO1发展时期的外资政策(1967—1979年)

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利用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东盟刚成立的机遇,将进口替代的工业政策向出口导向型的工业政策转变,利用外资从事加工贸易,避免了国内市场狭小的弊端。为了更多更好地吸引外资,新加坡政府在1968年实施了《经济扩张奖励法》,鼓励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建立了数个工业园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国内的投资环境。在银行金融方面,新加坡在1970年通过了《银行法》和《外汇管制法》,采取了相当优惠的措施;1978年,新加坡在完全取消了外汇管制,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这段时期,FDI的流入量先增后减,从1970年的9300万美元,增加到1973年的3.5亿美元,随后每年的FDI流入量在2亿~3亿美元之间波动。从总量上看,这段时期的外资总额为21.8亿美元,占亚洲四小总额的47.3%,超过香港的3.3个百分点。[9]

(二)EO2发展时期的外资政策(1980—1986年)

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滞涨时期,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导致新加坡出口受到重创。为了改善贸易状况,新加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为此,新加坡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提供了更多的优惠和奖励,并仿造美国硅谷模式,在高校附近建立了科技园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和创新。新加坡政府在这一时期大幅提高了工人工资,减少了劳动密集型的成本优势,迫使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转变。相比于前段时期,这段时期的FDI流入量迅速增加,从1978年的3亿美元到1980年的9.3亿美元,增加了2.1倍,随后又在1981年达到了16.6亿美元的小高峰。FDI在这段时期的流入量占亚洲四小总量的49.7%,占东南亚FDI总量的44.0%。

(三)EO2增强时期的外资政策(1986—1998年)(www.xing528.com)

为了克服衰退,更快促进经济发展,新加坡颁布了一系列的短期、中长期政策,引导外资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1986年新加坡为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从生总部,采取了优惠的税收政策。这一措施使得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分部,极大地提高了新加坡国内的科研水平。另外,为了将本国建为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还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采取更优惠的税收措施,此外,政府还提出了包括《技术创新计划》、《奖励技术创新计划》等八项措施,以吸引高科技投资者。在这段时期,由于受经济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以及亚洲经济的腾飞,东南亚的投资环境普遍转好,跨国公司大量向东亚以及东南亚进军,外资在新加坡的流入量大大增加。从量上来看,FDI流入量从1986年的17.1亿美元急剧上升到1997年的137.5亿美元,增长7倍之多。这段时期流入新加坡的总量达到719.6亿美元,仍占亚洲四小流入量的43.5%。占东南亚总量的37.6%,与第二的马来西亚(23.41%)相比超出14.2%。[10]

(四)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时期的外资政策(1998年至今)

1997年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各国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新加坡作为一个外向型国家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实现经济复苏,新加坡政府强调大力发展本国知识经济,强化经济竞争力,并发布了未来十年产业发展蓝图,力图把新加坡转型为以知识产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危机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采取了降低土地与厂房租金等措施来减少企业成本,加强了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这段时期的FDI流入量在波动中增长,由于知识经济泡沫的破灭,2002年FDI在全球的流动都有所萎缩,除了台湾相比于2001年FDI流入量有所增加外,其他“四小”的2002年的FDI流入量都有减少,新加坡更是处于低谷时期。其后FDI流入量开始在波动中增长。这段时期FDI在新加坡的流入量在“四小”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只占28.2%,远低于香港的56.2%。但是新加坡的FDI流入存量仍在东南亚总存量中占据很高比重,达到47.9%。2008年新加坡的FDI流入量为227.3亿美元,相比于2007年的315.5亿美元有所减少,这是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全球投资萎缩所致。[11]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回暖,新加坡的FDI流入量也迅速增长,2012年已经达到约672亿美元。[12]

独立至今,新加坡吸引外资量明显多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香港、台湾和韩国相比,也处于领先地位。从这点来说,新加坡的外资政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