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引导建设多个新材料产业集群。首先,加快编制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地图,合理布局长三角新材料产业链条,鼓励各地优先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实现地区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警惕“一哄而上”造成无序发展、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和低端竞争。其次,依托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专业化园区、科技园区、工业集中区等,突出“特色化、品牌化、集聚化、高端化、创新化”,重点建设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集聚程度高、市场影响力大、集成创新活力强、创业环境好、辐射带动强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最后,积极打造若干地方性新材料集群,以上海都市圈为龙头的沪苏锡常嘉通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杭绍甬、宁镇泰扬、苏北(徐州、宿迁、连云港、盐城、淮安)、皖江(合肥、芜湖、铜陵、安庆、马鞍山)等5个地方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合理分工、差异竞争、协同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瞄准国家最急需的领域,三省一市政府共同组织技术需求侧和供给侧领域专家,以需求为导向,找准长三角地区以及我国新材料卡脖子的领域,确定长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集群优先发展领域,对标“卡脖子”技术关键领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合力攻坚关键共性技术,构建需求驱动的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体系无缝衔接。(www.xing528.com)
三是推动产业与创新资源协同配置。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导向,加强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创新资源协同配置,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跨区域融合,积极打造“一龙头、四集聚”的新材料创新策源地体系。以上海为“龙头”,打造大型科学装置和国际一流创新平台,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创新载体集群和综合配套力,大力提升上海新材料创新策源能力、转移转化能力,增强其在长三角创新链分工合作中的组织引领功能,以及在长三角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中的纽带功能和溢出功能,以南京/合肥、宁波、杭州、苏州/无锡为“集聚”,建设四大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有序引导形成若干个区域性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推动产业创新资源本地协同配置,避免产业创新过度分离而影响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