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区位理论:廖什的观点与研究方法

市场区位理论:廖什的观点与研究方法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廖什在1940年出版了《经济空间秩序》一书,提出了与中心地理论相类似的市场区位理论。廖什从一系列假设出发,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严格意义上说,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很相似,实质仍是工业区位论。

市场区位理论:廖什的观点与研究方法

德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廖什在1940年出版了《经济空间秩序》一书,提出了与中心地理论相类似的市场区位理论。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区位理论著作之一。从经济区位的观点来看,廖什的区位理论以最大利润原则代替了韦伯的最低费用原则,将利润原则应用于区位研究,并从宏观的一般均衡角度考察工业区位问题,从而建立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工业区位理论和作为市场体系的经济景观论。

廖什从一系列假设出发,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他认为每一单个企业产品销售范围,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产品价格是需求量的递减函数,所以单个企业的产品总销售额是需求曲线在销售圆区旋转形成的圆锥体。随着更多工厂的介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范围,由此形成了圆外空挡,即圆外有很多潜在的消费者不能得到市场的供给。但是这种圆形市场仅仅是短期的,因为通过自由竞争,每个企业都想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因此圆与圆之间的空挡被新的竞争者所占领,圆形市场被挤压。随着市场被不断刷新和资源重新配置,就空间区位而言,市场终究会在某个时期达到均衡,最后形成蜂窝状的正六边形“面”状市场。而在垄断竞争情况下,企业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首先着眼于确定均衡价格和销售量,即平均生产费用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再以此来确定市场地域均衡时的面积和形状。廖什进而把最佳区位与市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认为,一个工业或者企业的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这也是大多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终目标,即正确选择区位是谋求最大市场和市场区。廖什把利润最大化原则同产品的销售范围联系在一起,认为一个经济个体的区位选择不仅受其他相关经济个体的影响,而且也受消费者、供给者的影响。

严格意义上说,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很相似,实质仍是工业区位论。但与前述理论基点不同,廖什第一个把需求作为空间变量,以市场需求作为空间变量对市场区位体系的解释,从需求角度出发,将空间均衡的思想引入区位分析,研究了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结构对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的影响,强调成本与利润的最大化即利润最大点才是决定最优区位的关键因素,进而主张利润最大化的区位理论。除此之外,廖什还关注到前人并没有过多留意的政治制度、行政手续、关税壁垒等非经济因素对市场和企业的影响,把分析由单纯的生产扩展到了市场,进而扩展到整个产业,将空间经济思想带入区位理论并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因此其在区位理论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www.xing528.com)

除此之外,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中的经济景观符合彼时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情况,如工商业聚集形成大城市,距离城市越远,经济过程越分散,受中心城市的影响越小,因此他的理论在实践意义上也受到后来许多经济学家的高度称赞。

从以上区位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区位理论虽然不是专门谈城镇集聚的,但是产业、企业区位的选择过程和结果与城镇集聚过程有着本质联系,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集聚经济的作用成为促进要素集聚于特定区位的经济力量。同样,尽管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有所差异,但以上区位理论在企业区位选择上仍然倾向于人才集中、技术先进、市场较为成熟、基础设施完备的大城市,简言之,以上理论主张的“最佳区位”即大中城市。因此区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城镇化进程之所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同样,全球范围的城镇化历程也为区位理论持续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多样且重要的经验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