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较晚,证券融资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应用也极其有限,未能形成规范完整的融资体系,民营资本投资小城镇建设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另外,在小城镇土地扩展中,大量的农村集体用地被纳入规划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交错共存现象十分普遍。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重“硬”轻“软”,重“建”轻“管”。基于对GDP和地方政绩的追求,长期以来大量的资金投向了有形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城镇道路系统等“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文教卫生、福利保障等公共服务由于建设周期长、产出慢,绩效难以评价,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软环境”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投入的不平衡,只建不管、重建轻管也是一个问题,基础设施建成后就直接投入使用,大都没有相应的管护责任人,公共设施使用本身缺乏效益责任激励,管护资金难以保证,导致基础设施质量迅速弱化,使用寿命缩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二,公共服务供给缺乏有效统筹,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小城镇内部投资结构的不合理,重视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而对生活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中对给排水、供热供电等适应性基础设施比较重视而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保护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聚集人口较多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备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投入则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小城镇间的投资结构不协调,缺乏区域统筹发展的协调机制,小城镇普遍追求“小而全”的公共建设配套,重复投资、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受限。从财政分配体制看,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能够落实到位,每年上级政府给小城镇划定的利税基数很大,小城镇很难超收,难以积累到充足的建设资金。分税制解决的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问题,并没有对各级地方政府间的收入分配做出明确划分,县财政提取比例较大,返还到县的财政资金则非常有限,这就迫使小城镇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向农民和乡镇企业乱收费来弥补资金缺口,这又挫伤了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从信贷市场体制看,我国国有银行一直重视大中城市,轻视小城镇;重视经济项目,轻视公共服务性城市建设项目。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普遍上收,致使城乡信用社因实力有限而有心无力,小城镇很难取得信贷资金支持。并且按照《贷款通则》的规定,地方政府不具备法人承贷资格,不能直接向金融部门贷款。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较晚,证券融资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应用也极其有限,未能形成规范完整的融资体系,民营资本投资小城镇建设的渠道还不够畅通。

第四,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现有小城镇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不少小城镇在建设中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缺少对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产业趋同现象严重,一些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单纯追求工业化,只重视发展速度,偏重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规模,忽视引进项目和当地农村经济的联系,较少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特色产业的形成,农业生产水平未得到明显提高,小城镇建设在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上的贡献有限。(www.xing528.com)

第五,小城镇用地规模扩张过快,直至2006年,全国建制镇的镇区总面积为3.1万平方千米,镇均面积为1.77平方千米,均比1990年翻了一番,但人均用地面积却为222.67平方米,这一数值既超过了我国现行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上限120平方米的规划标准,也超过了村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50平方米的标准,这表明我国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偏低。另外,在小城镇土地扩展中,大量的农村集体用地被纳入规划区,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交错共存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下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虚化,农民土地所有权意识淡化,加之立法滞后和土地市场的不健全,土地的违法利用现象严重,短期逐利行为混乱,不仅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也在减少和下降。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后文将会给出详细的分析。

综上,解决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必须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框架下展开,使小城镇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两个方向的作用,一方面转移城市功能,减轻城市发展压力,成为以城带乡的结点;另一方面带动农村产业,辐射农村市场,推动农村产业化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