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阶段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阶段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5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历程(一)产业间分工协作阶段1978—1991年,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处于简单的产业间分工协作阶段。(三)比较协同阶段2001年至今,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处于比较协同阶段。但是由于中国流通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市场开拓能力、产业效率、产业效益水平均低于先进制造业。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阶段

根据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综合协同性评价指数的变化趋势图,我们把两者的协同发展阶段分为产业间分工协作、产业内分工协作、比较协同阶段、高效协同阶段,具体协同发展历程如图5-5所示。

图5-5 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历程

(一)产业间分工协作阶段

1978—1991年,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处于简单的产业间分工协作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制造业和流通业拥有独立可分的技术和需求,制造业专注于大规模生产,把许多流通服务置于企业内部完成。流通业仅仅是生产和消费的媒介,只要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任务即可。此外,在这个阶段,商品相对缺乏,制造商不愁商品销路,而消费者需求主要集中于商品的数量和质量,甚至更偏向于数量,对多样性和个性化要求不高,流通渠道控制在制造商手中。制造业处于主导地位,流通业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两者只发生简单的产生间分工协作。

(二)产业内分工协作阶段(www.xing528.com)

1992—2001年,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处于产业内分工协作阶段。1992年,中国政府在流通领域实行对外开放试点,这意味着中国流通业开始走向世界。流通领域的开放带来了一场新的流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商商关系、工商关系、农商关系和商群关系,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实现流通体系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压缩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与此同时,社会需求发生新的变化,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个性化潮流趋势明显。制造企业需要流通企业的分销服务和需求反馈来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也需要借助流通企业提供的专业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两者形成了复杂、深入的产业内分工协同关系,两者拥有的技术和需求也由原来的独立可分转变为交换共享。

(三)比较协同阶段

2001年至今,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处于比较协同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我国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市场开放程度迈上新的台阶,中国流通业现代化、制造业国际化也迈入了新的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调整,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劳动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是众多工业品的世界性制造基地,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基地和全球制造中心。这在客观上为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内外资流通企业同台竞技、共谋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快速发展,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新型购销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这一阶段,现代流通业和先进制造业相辅相成,互动频繁,处于比较协同阶段。

但是由于中国流通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市场开拓能力、产业效率、产业效益水平均低于先进制造业。流通企业尚未能准确把握商品销售信息和顾客需求信息并有效地反馈给制造企业,指导制造企业进行商品改良、产品促销等,更重要的是,并不能发挥其在商品增值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两者的协同虽然是全面的,但是不够深入,只能说是比较协同。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影响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推动两者加深合作,进入高效协同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