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的需求管理的介绍

财政政策的需求管理的介绍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政策的运行是由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工具直接发生作用的。六、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通过利率中介变动导致的私营部门支出降低,称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需求管理的介绍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指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财政政策的运行是由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工具直接发生作用的。根据财政政策运行的特点,财政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直接作用于消费者和生产者;

(2)力度较大,会引起强烈波动。

二、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

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一国政府要运用不同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政府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费,这样就会刺激总需求。减少个人所得税可以使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增加投资,这样也会刺激总需求。具体来说:

(1)减税。减税后居民将留下较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消费增加;减税和居民增加消费会使企业乐于增加投资。这样总需求水平就上升了,有助于萧条的克服。

(2)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等,以增加居民的消费和促进企业投资,提高总需求水平,有助于克服萧条。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就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政府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减少有利于抑制投资,转移支付的减少可以减少个人消费,这样就压抑了总需求。增加个人所得税可以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增加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减少,从而使投资减少,这样也会压抑总需求。具体来说:

(1)增税。增税后居民留下的可支配收入较少,从而消费将减少;增税和居民减少消费会使企业削减投资。这样总需求水平将下降,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2)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等,以压缩居民的消费和限制企业投资,降低总需求水平,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三、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是指能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具有内在稳定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有其固定的起征点和税率。当经济萧条时,由于收入减少,税收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当经济繁荣时,由于收入增加,税收也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

转移支付有固定的发放标准。当经济萧条时,失业人数增加,转移支付的人数增加,有助于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转移支付的人数减少,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可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须政府做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四、赤字财政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又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或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策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的政策。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这就因为:

(1)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www.xing528.com)

(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

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债券来进行的。债券卖给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筹资方法。如果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则称为货币筹资。好处是政府不必还本付息,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缺点是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则称为债务筹资。相当于向公众借钱,不会增加货币量,也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这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五、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在运用财政政策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财政政策具有以下的局限性:

(1)不同的政策会遇到不同阶层与集团的反对。例如,增税会遇到普遍的反对,甚至引起政治动乱;减少政府购买会遇到强有力的垄断资本者的反对;削减转移支付则会受到一般平民及其同情者的反对;增加公共工程支出会被认为是与民争利而且受到某些集团的反对。

(2)有些政策执行容易,而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例如,减少税收不会引起反对,但在萧条时期人们不一定会把减税所增加的收入用于增加支出;转移支付的增加也是同样的情况。

(3)任何财政政策都有一个“时延”问题。例如,一项措施,从方案的提出、讨论、批准到最后执行都有一个过程,在短期内很难见效。

(4)整个财政政策的实施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西方国家在大选之前,无论经济形势如何,也不会执行增税、减少政府转移支出之类易于引起选民不满的财政政策,等等。

六、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通过利率中介变动导致的私营部门支出降低,称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由于存在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带来的总需求和产出水平上升,要比利率不变情形的作用显著小一些。显然,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弱;反之亦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不变,政府出售债券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则市场上资金减少,从而利率升高,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则挤出效应大。

(2)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增税减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税收引起的私人消费减少多。

(3)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价格水平的上升也会减少私人消费与投资,引起挤出效应。

(4)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预期产生不利的影响,即私人对未来投资的收益率持悲观态度,从而减少投资。

(5)在开放经济中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出口减少,私人投资减少。

【经典案例】

美国战后财政政策的运用

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分析这一问题可以加深我们对财政政策的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力度。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以稳定为中心,运用的是补偿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使财政有赤字;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使财政有盈余。这样以求得长期的财政预算平衡。从1952年到1960年的8年中,有5年有财政赤字,3年有财政盈余,赤字最多时也只是125亿美元,但与此相应,经济处于缓慢增长状态。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实现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则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基调,强调通过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来刺激经济。特别是在1962年肯尼迪政府时期,曾进行了全面的减税,个人所得税减少20%,最高税率从91%降至65%,公司所得税率从52%降到47%,同时还采取了加速折旧、投资减税优惠等变相的减税政策。这些对国民经济起到了强有力的刺激作用,造成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与此相适应,美国的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停滞时期,面对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赤字财政的运用有所控制。

同时,财政政策的运用中又强调了微观化,即对不同的部门与地区实行不同的征税方法,制定不同的税率,以求得经济的平衡发展。

20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之后,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的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也是减税。但应该指出的是,供给学派的减税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是为了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刺激总需求,而供给学派的减税是为了刺激储蓄与个人工作积极性,以刺激总供给。减税政策刺激了经济,但由于减税的同时无法大量减少政府支出,这就会使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

2000年小布什上台后,为了刺激经济,又实行减税政策,其对经济也起到了刺激作用,使得美国经济走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衰退。

政策的运用是一门艺术,美国政府在实践中变换政策,总体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