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商:价值与利益的纷争

儒商:价值与利益的纷争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商”这个词,是改革开放后流行起来的。知识分子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了,转以其优异的头脑和丰厚的学养来逐利,这是前所未有的景象,为这群人冠以“儒商”的名号,最确切不过。所以,近二十年来,“儒商”之名畅行天下。儒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个概念都是一个矛盾体。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儒商,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人,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者;他不仅仅有利益关怀,还有价值关怀。

儒商:价值与利益的纷争

儒商”这个词,是改革开放后流行起来的。按人们的老印象,商人重利,浑身都散发着铜臭味儿。俗话说“富润屋,德润身”,大概富裕后的人要为自己正名,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在大众心目中的观感,于是把“儒”加在“商”的前面,平添一点儒雅的气息。邓小平南巡后,市场经济的大潮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地拍击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那个年代下海者比比皆是,尤以学院内的知识分子为甚。知识分子不再从事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了,转以其优异的头脑和丰厚的学养来逐利,这是前所未有的景象,为这群人冠以“儒商”的名号,最确切不过。所以,近二十年来,“儒商”之名畅行天下。

其实,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称呼,在明代叫做“儒贾”。知识分子下海,明代已经很盛行了。原因很好理解:国家实行科举考试,开科取士。贫民子弟,出身下层,但只要肯用功读书,做好八股文,善于揣摩和领会圣人意旨,沿着科举之路上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身份便可实现大逆转。科举考试,不管形式如何僵化,至少机会是公平的。但国家提供的机会相对于全国庞大的读书人群体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绝大部分人注定进入不了体制。官当不了,生活却要继续。生存的压力迫使读书人另寻他路,经商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选择,明代把这些下海的儒士们叫做“儒贾”。他们是正儿八经的儒士,我们今天的“儒商”把“儒”泛化了,扩大到知识分子,不管是文、理、工、农还是医。

儒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个概念都是一个矛盾体。从身份上来讲,儒是知识人,商是商人;从文化意义上来讲,儒代表着价值理性,商代表着工具理性。本来,商人斤斤于求利,采用合理的手段、方式来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儒则是放弃个人的私利,更多的是考虑国家、社会的公利,很少关怀个人而更多地关怀他人。(www.xing528.com)

历史的运动,把本来互相矛盾着的两极硬生生地挤合在一起。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儒商,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人,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者;他不仅仅有利益关怀,还有价值关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