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儒商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探析儒商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解释儒商文化的内涵。儒商是儒商文化的主体,儒商文化是儒商理论与实践的文化结果。按照文化学的分类,儒商文化也可以分为儒商的观念文化、儒商的制度文化、儒商的行为文化和儒商的器物文化。不过,儒商文化一直以自在的方式存在,在长期的传统社会里,儒商被贬低,儒商文化也不属于正统儒学。儒商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

探析儒商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解释儒商文化的内涵。

(1)儒商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系统 儒商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古今儒商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将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的文化系统。儒商文化是一种早已存在的文化形态,其历史与儒商的存在一样长,它是儒商人物的理论和实践的文化凝结,是儒家伦理文化与经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儒商是儒商文化的主体,儒商文化是儒商理论与实践的文化结果。按照文化学的分类,儒商文化也可以分为儒商的观念文化、儒商的制度文化、儒商的行为文化和儒商的器物文化。不过,儒商文化一直以自在的方式存在,在长期的传统社会里,儒商被贬低,儒商文化也不属于正统儒学。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儒商文化才得以摆脱“潜文化”状态变为“显文化”,儒商逐步地扬眉吐气。对于儒商文化,我们需要花大力气进一步地挖掘、提炼、扬弃和升华,使之成为文化自觉和有益的文化精华,变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儒商文化是儒家经济伦理模式的体现 世界闻名的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出版100 多年来,经济伦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教经济伦理被视为资本主义得以在西方形成的精神动因。韦伯在该书以及后来出版的《儒教与道教》一书里面,论证了以儒教为代表的东方经济伦理与新教伦理不同,它阻碍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然而,20 世纪中后期属于所谓“儒教文化圈”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腾飞,说明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并不是格格不入的,而是有助于现代经济发展的,它是与新教伦理所不同的经济伦理模式。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儒商”的概念应运而生。虽然最早使用儒商概念的文献已无从考究,但人们逐渐地将提倡“《论语》加算盘”的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以及爱国企业家陈嘉庚曾宪梓等人称为“儒商”,并进而影响到改革开放后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列的商人、企业家。对儒商的追求逐步地朝“蔚然成风”的趋势发展。儒商称谓所代表的商人、企业家群体的精神实质是儒家经济伦理,他们以义利统一的道德和精明果断的智慧树立了一代新型企业家的风范,并用其实践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经济伦理的内涵,形成了不同于儒学文本考据和阐释的具有实践性特色的儒商文化。(www.xing528.com)

(3)儒商文化是儒家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结晶 按照西方管理学的理论,管理模式大致有所谓X、Y、Z 三种。1911 年,美国管理学家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原理》,这是西方管理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的标志。“泰罗制”以人性恶为出发点,把工人看成是机器的延伸物和只为追求金钱的“经济人”,对员工应当实行严格的计件管理制度,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泰罗制”容易引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恶化,压抑雇员的积极性。1924—1932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标志着西方管理学理论发展到第二阶段。实验以人性善为出发点,证明人不是纯粹的经济人,而是有尊严、有友情、有归属感的“社会人”,只要员工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和关心,就会有高昂的士气和工作效率。到了20 世纪50 年代末,美国行为学家麦格雷戈把“泰罗制”和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分别概括为“XY 理论”,从此,X 理论和Y 理论就成为西方管理学发展两大阶段、两种模式的代称。1981 年,威廉·大内出版《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又进而提出Z 理论,成为西方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大内认为,无论是X 理论将人性假设为恶的、人是“经济人”,还是Y 理论将人性假设为善的、人是“社会人”,都没有考虑人的个性、需求的差异性和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等因素,因而是不完善的。他提出人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而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在管理上应该运用灵活多变的激励方法,被称为“权变理论”。Y 理论和Z 理论都属于人本主义管理理论的范畴。原始积累时期的资本主义普遍实行X 管理模式,当今世界先进国家和企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正在由Y 模式向Z 模式转变的过程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大内是一个日裔美籍管理学教授,他提出Z 理论,是以美国和日本经济比较分析为基础建构的管理模式。而日本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渊源的,日本的企业管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涩泽荣一就是儒商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论语》加算盘”的思想,早已成为日本企业管理的原则。东亚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华人经济的飞速发展,说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管理理论和方法含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管理文明的合理因素,其中的管理秘诀就在于儒商文化。从儒商管理传统的角度分析,总的来说,儒商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尊重人、发挥人的自身内在积极性的“模式主动型”管理理论和方法。儒商文化讲道德,重视企业内部的凝聚和外部的协调,把人的因素摆在第一位,既属于Y 理论的范畴,又属于Z 理论,是Y 模式与Z 模式的综合体,同时具有中国的特色。

(4)儒商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反映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并被全体员工共同信守的群体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企业价值、企业精神、企业传统、企业道德、企业风格、企业形象、企业管理哲学等内容。“企业文化”由美国学者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此后便迅速风行于各西方发达国家松下索尼、IBM、通用公司等著名企业,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并愈来愈受到普遍的重视。现代企业文化的概念、理论虽然是从国外引进的,但企业文化的思想在中国却早已有之。中国传统的企业文化主要在“儒商”那里。儒商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儒商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传统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特殊的子系统,即它的范围属于工商企业、经济领域的文化,它的主体是包括工商企业家在内的“商人”,它的性质是将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从而形成的以观念、价值、理论、制度、行为、形象、器物等为载体的中国式的企业文化传统。儒商文化既是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又是成功企业家的标识。儒商文化传统可以经过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企业文化的母本,从而极具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