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阳商人与新式织布工业

高阳商人与新式织布工业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6年,在张兴汉、韩伟卿、杨木森及李秉熙等人带领下高阳商人成立了高阳商会,当时高阳县城仅有5000人,加入这一新式组织的男人都是小商号的业主或掌柜。商人们决心恢复棉纺织业。[50]这些开端恰好促成了高阳织布业的迅速起飞。1910年,高阳县已有十多家布线批发商,商户们正在建立新的贸易关系网。

高阳商人与新式织布工业

袁世凯推动的乡村工业运动高阳得到了迅速的反应。与直隶许多其他县一样,纺织业作为农业副业在高阳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而且洋布的冲击急剧地减少了当地的收入。没有19世纪90年代同期相关的土布生产的统计,但稍后的一个估计认为,高阳织户每年大约销售土布35万匹。[47]1905年,面向市场的土布生产降到10万匹。[48]产量下降接近2/3,使当地的商人们感到了危机,促使他们采取措施来应对。1906年,在张兴汉、韩伟卿、杨木森及李秉熙等人带领下高阳商人成立了高阳商会,当时高阳县城仅有5000人,加入这一新式组织的男人都是小商号的业主或掌柜。

商人们决心恢复棉纺织业。1908年,韩伟卿参观了天津的实习工厂,并游历了华北其他正在开发本地实业的地区。随后,他从(直隶)工艺局借入几台铁轮织机,进口了机纱,把这些机器和原料赊给当地的织户。[49]商会成员也建立了两个实习工厂。后来成为高阳地区唯一最成功的企业家杨木森,投资1万元在其家乡南边坞村建立了一个实习工厂,位于高阳与安新县的交界处;另外两名商人李梦魁和石春和联合投资1万元,在临近清苑县的大庄村建立了另一个工厂。[50]这些开端恰好促成了高阳织布业的迅速起飞。1909年当地有1万台织机,1910年达到1.5万台;高阳纺织业者在1909年生产出95万匹布,1910年生产148万匹。在这一时期,并不是所有的织机都是铁轮的。据一个日本考察团估计,1910年有20%的织机是铁轮的,剩余大多数仍是木制的飞梭织机。铁轮织机和木机相比,虽然铁轮织机在单位时间内可以生产两倍的布,但是在生产洋式的宽幅布上二者没有差别,这种布是高阳地区生产的主要产品。20世纪2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纺织者都转向使用铁轮织机,一些人还增加了提花机设备,生产花色布。1910年,高阳县已有十多家布线批发商,商户们正在建立新的贸易关系网[51](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