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铭传创办新式学堂与科技教育

刘铭传创办新式学堂与科技教育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刘铭传推行的各项近代化建设中,以创办新式学堂最具意义。光绪十二年,刘铭传设“电报总局”,着手架设全岛及闽台之间的海底电线,同时于台北大稻埕建昌街兴办电报学堂,培养电报技术专门人才,以应急需。于是又增加学生十余名,加聘洋教习一员,并计划学习图算、测量、制造等学科,为台湾培养机器制造、煤矿铁路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对合同届满的洋教习不再续聘,与中国教习分别咨遣。

刘铭传创办新式学堂与科技教育

刘铭传推行的各项近代化建设中,以创办新式学堂最具意义。台湾建省时,开埠已有20余年,通商筹防动辄与洋人交涉,不仅无专门人才,外国语文亦少讲求。刘铭传初至台湾之时,由上海等处雇用翻译,要挟多端,尚非精通之人,工艺制造更少所知。

光绪十二年,刘铭传设“电报总局”,着手架设全岛及闽台之间的海底电线,同时于台北大稻埕建昌街兴办电报学堂,培养电报技术专门人才,以应急需。[106]

台湾设省之后,刘铭传拟由官绅集资,延聘教习,就地培育人才。这一计划得到民间踊跃响应,光绪十三年三月正式设立西学堂,先后甄录二十余人,延聘英国人布茂林为教习,每日督课学生,学习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及普通学科。[107]

同时派汉教习二人于西学余闲,兼课中国经史文字,既使内外通贯,亦以娴其礼法,不致尽蹈外洋习气。同时每季派员会同洋教习考校一次,别其差等,分行奖戒。或有不堪造就者,随时撤退补更。西学堂开办一年之后,刘铭传亲自加以考察,见学生所习语言文字,成效可观,甚为满意。于是又增加学生十余名,加聘洋教习一员,并计划学习图算、测量、制造等学科,为台湾培养机器制造、煤矿铁路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108]

对于西学堂的开支,洋教习二员,月支修廪洋币三百五十元,汉教习二员,月各支修廪洋币五十元,共合库银三百二十四两。诸生由附生考入者月给银八两,由文童考入者月给银五两七钱,幼童月给银三两八钱。其学生座具及随时应用外洋图籍等项,据实开支,约计修膏杂费,年需银七千余两。[109]光绪十七年,根据刘铭传原先的规划,修建西学堂书院,以供学生住宿。[110]

光绪十八年,由于台湾省经费异常支绌,巡抚邵友濂以西学堂岁费巨款,实觉不赀。对合同届满的洋教习不再续聘,与中国教习分别咨遣。其在堂学生西学已经入门者,拨归机器、电报各局学习;其质业不甚相近者,遣令回籍,别图生计。并奏请将西学堂暂行裁撤,以资樽节。[111]

刘铭传主持台湾省政六年期间,任劳任怨,全力以赴,在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各方掣肘的情况之下,克服困难重重,推动台湾近代化建设,成就虽不理想,然已颇有可观,短短数年之间,台湾就成为中国最先进的省份之一。可以说,沈葆桢是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创始人,丁日昌承先启后,继之而起。刘铭传则是台湾近代化的实干家和集大成者,贡献尤大。历史学家连横称其是“大有勋劳于国家者”,“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112]诚非过誉之辞。

【注释】

[1]李祖基.近代台湾地方对外贸易[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6.

[2]张伟仁.明清档案:第71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7:B40622.

[3]尹士俍.台湾志略[M].李祖基,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43-49.

[4]张嗣昌.报明难民[M]//巡台录·台湾志略.李祖基,点校.香港:香港人民出版社,2005:8.

[5]张伟仁.明清档案:第71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7:B40621-B40622.

[6]张伟仁.明清档案:第71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7:B40623.

[7]福建通志台湾府[M].台湾文献丛刊第84种.台北:台湾银行,1960:149-152.

[8]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M].台湾文献丛刊第29种.台北:台湾银行,1959:3.

[9]李鸿章.复沈幼丹节帅光绪元年正月初六日[M]//李鸿章.李文忠公选集.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7:119-120.

[10]沈葆桢.致李少荃中堂二[M]//沈葆桢.沈文肃公牍.林海权,整理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74-175.

[11]文煜、李鹤年、王凯泰、沈葆桢.会筹全台大局疏(光绪元年)[M]//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台湾文献丛刊第288种.台北:台湾银行,1971:73-76.

[12]清德宗实录选辑[M].台湾文献丛刊第193种.台北:台湾银行,1964:12.

[13]清德宗实录选辑[M].台湾文献丛刊第193种.台北:台湾银行,1964:18.

[14]林拱枢.请敕抚臣渡台藉全大局疏光绪二年[M]//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台湾文献丛刊第288种.台北:台湾银行,1971:78-80.

[15]清德宗实录选辑[M].台湾文献丛刊第193种.台北:台湾银行,1964:25.

[16]丁日昌.省台远隔重洋难以兼顾片[M]//丁日昌.丁禹生政书.范海泉,刘治安,点校.香港:出版者不详,1987:631-632.

[17]沈葆桢.筹商台湾事宜疏光绪二年[M]//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台湾文献丛刊第288种.台北:台湾银行,1971:82-83;李鸿章.筹议台湾事宜折光绪三年正月十六日[M]//李鸿章.李文忠公选集.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7:199-201.

[18]光绪三年二月二十四日总理衙门奕等奏[M]//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361.

[19]袁保恒.请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经理全台事务(光绪二年十二月十六日)[G]//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第189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137-139.

[20]李鸿章.遵议统筹全局省台实难兼顾(光绪三年正月十六日)[G]//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第189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219-225.

[21]论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光绪三年二月初五日)[M]//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47种.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662-664.

[22]论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光绪三年二月初五日)[M]//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47种.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662-664.

[2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照旧章派轮赴台湾巡查折(光绪四年六月初五日)[M]//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台湾文献丛刊第210种.台北:台湾银行,1965:13-15.

[24]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九日上谕[M]//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2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559-560.

[25]光绪十一年七月初二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M]//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2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565-571.

[26]光绪十一年六月二十日闽浙总督杨昌浚奏[M]//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2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562-565.

[27]李元度.筹防之策(二条)[M]//诸家.清经世文编选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29种.台北:台湾银行,1966:41-43.

[28]彭玉麟.海防善后事宜疏[M]//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卷46兵政二·海防.石印本.上海:上海书局,1902(光绪壬寅):3-5.

[29]李鸿章.请设海部兼筹海军(光绪十年二月十三日)[M]//李鸿章.李文忠公选集.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7:381-384.

[30]左宗棠.选派海防全政大臣折(光绪十一年)[M]//张侠,杨志本,罗澍伟,王苏波,张利民.清末海军史料.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57-58.

[31]光绪十一年七月初二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M]//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2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565-571.

[32]李元度.筹防之策(二条)[M]//诸家.清经世文编选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29种.台北:台湾银行,1966:41-43.

[33]光绪十一年六月二十日闽浙总督杨昌浚奏[M]//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2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562-565.

[34]左宗棠.为台防紧要,关系全局,请移驻巡抚以资镇慑(光绪十一年六月十八日)[G]//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第200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414-421.此奏折《左文襄公全集》及《左宗棠未刊奏折》等书均未收入。

[35]德宗景皇帝实录[G]//清实录:第5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1012.

[36]洪安全.清宫洋务始末台湾史料(四)[M]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99:2233-2236.

[37]洪安全.清宫洋务始末台湾史料(四)[M]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99:2233-2236.

[38]清德宗实录选辑[M].台湾文献丛刊第193种.台北:台湾银行,1964:207.

[39]刘铭传.法兵已退请开闽抚缺专办台防折[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06-107.

[40]清德宗实录选辑[M].台湾文献丛刊第193种.台北:台湾银行,1964:200.

[41]刘铭传.台湾暂难改省折(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55-157.

[42]刘铭传.台湾暂难改省折(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55-157.

[43]刘铭传.台湾府转行闽浙总督杨昌浚奏准台湾添设藩司谕旨并折稿[M]//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台湾文献丛刊第276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75-77.

[44]刘铭传.台湾府转行闽浙总督杨昌浚奏准台湾添设藩司谕旨并折稿[M]//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台湾文献丛刊第276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75-77.

[45]清德宗实录选辑[M].台湾文献丛刊第193种.台北:台湾银行,1964:211-212.

[46]刘铭传.遵议台湾建省事宜折(光绪十二年六月十三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79-284.

[47]刘铭传.遵议台湾建省事宜折(光绪十二年六月十三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79-284.

[48]刘铭传.遵议台湾建省事宜折(光绪十二年六月十三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79-284.

[49]刘铭传.台湾郡县添改裁撤折(光绪十三年八月十七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84-287.后因彰化县桥孜图四面皆山,交通不便,不宜设立省会,改以台北府为省会。

[50]暂办台湾防务降二级留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奏陈启用巡抚关防日期并请撤销督办差使(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十日)[M]//洪安全.清宫月折档台湾史料.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95:5179-5181.

[51]刘铭传.台湾暂难改省折(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55-157.

[52]刘铭传.剿抚滋事生番现经归化折(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99-201.

[53]刘铭传.剿抚生番归化请奖官绅折(光绪十二年四月十八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01-208.(www.xing528.com)

[54]刘铭传.督兵剿抚中北两路生番请奖官绅折(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11-217.

[55]刘铭传.各路生番归化请奖员绅折(光绪十三年四月初四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17-221.

[56]连横.台湾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94.

[57]刘铭传.条陈台湾善后事宜折(光绪十一年六月十八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46-149.

[58]刘铭传.条陈台湾善后事宜折(光绪十一年六月十八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46-149.

[59]刘铭传.遵筹澎防请饬部拨款折[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43-247.

[60]刘铭传.拟购水雷黄药附请核议片(光绪十四年九月)[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63-264.

[61]刘铭传.奏报造成机器局军械所并未成大机器厂折[M]//刘壮肃介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9:265-266.

[62]刘铭传.量田清赋申明赏罚折(光绪十二年四月十八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03.

[63]丁日昌.台湾府属各项杂饷征收苦累情形请分别豁除(光绪三年三月初十日)[G]//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第189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353-361.

[64]刘铭传.台亩清丈将竣拟仿同安下沙定赋折(光绪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07-311.

[65]刘铭传.台湾清赋全功告成汇请奖叙员绅折(光绪十六年五月初十)[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23-324.

[66]刘铭传.奸商吞匿厘金道员通同作弊请撤任委署查办折(光绪十一年五月十三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28-331.

[67]刘铭传.造销法防军需折,(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43-348.

[68]刘铭传.官办樟脑硫黄开禁出口片[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68-371.

[69]刘铭传.创收茶厘片(光绪十七年正月)[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71.

[70]刘铭传.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21-124.

[71]李国祁.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37-116.

[72]刘铭传.拟修铁路创办商务折(十三年三月二十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68-273.

[73]台湾巡抚刘铭传奏请改以杨宗瀚督办台湾铁路商务片(光绪十三年闰四月二十四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55-56.

[74]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台湾铁路改归官办折(光绪十四年十月十六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68-70.

[75]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台湾铁路改归官办折(光绪十四年十月十六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68-70.

[76]James W.Davidson.台湾之过去与现在[M].蔡启恒,译.台湾研究丛刊第107种.台北:台湾银行,1972:179.

[77]台湾巡抚邵友濂奏报台湾铁路俟至新竹暂作停顿片(光绪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95-96;清德宗实录选辑[M].台湾文献丛刊第193种.台北:台湾银行,1964:254.

[7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年间台湾修建铁路史料[J].历史档案,2005(1):11-19.又该铁路的实际长度为106.7公里,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省通志:卷4 经济志·交通篇[M].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69:98.

[79]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请准销台湾铁路支用银两折(光绪二十年正月二十五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96-97.

[80]连横.台湾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76-377.

[81]台湾巡抚刘铭传奏购办台湾水陆电线折(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47-50.

[82]台湾巡抚刘铭传奏购办台湾水陆电线折(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47-50.

[83]台湾巡抚刘铭传奏购办台湾水陆电线折(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47-50.原文“旱线部分,由基隆、沪尾合至淡水,由淡水至台湾府城”有误,应为“旱线部分,由基隆、沪尾合至台北,由台北至台湾府城”。

[84]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台湾水陆电线告成援案请奖折(光绪十四年五月初五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64-65.

[85]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台湾水陆电线告成援案请奖折(光绪十四年五月初五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64-65.

[86]屠继善.恒春县志[M].台湾文献丛刊第75种.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275.

[87]台南府转行全台邮政驿站改办邮政支数清单[M]//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台湾文献丛刊第276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184-186.按上引《恒春县志》载“全台通设正站三十五处、旁站一十五处。”共计正、旁站五十处,而该志成书于光绪二十年,当是开办以后续有添设者。

[88]台南府转行全台邮政局驿站改办邮政支数清单[M]//刘铭传抗台前后档案.台湾文献丛刊第276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184-186.

[89]丁日昌.为奏东渡亲勘台湾北路后山大略情形事(光绪朝月折档)[G]//台湾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明清台湾档案汇编:第4辑第78册.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385-387.

[90]丁日昌.统筹台湾全局拟请开办轮路矿务[G]//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第189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144-165.

[91]丁日昌.台湾煤务矿务办有头绪[G]//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第189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434-438.

[92]刘璈.详论煤务屯销利害由[M]//刘璈.巡台退思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4-38.

[93]刘璈.致上海招商局唐观察煤务由[M]//刘璈.巡台退思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2;刘璈.详论煤务屯销利害由[M]//刘璈.巡台退思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4-37;刘璈.禀遵批整顿煤务较核报册委员查议勾稽由[M]//刘璈.巡台退思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6-18.

[94]刘璈.禀陈煤务利病条略由(光绪八年二月二十九日)[M]//刘璈.巡台退思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1-23.

[95]刘铭传.请将曹志忠移扎山后并拆移煤矿机器片[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72.

[96]刘铭传.奸商吞匿厘金道员通同作弊请撤任委署查办折(光绪十一年五月十三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28-331.

[97]刘铭传.官办基隆煤矿片(光绪十三年十二月)[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51-352.

[98]刘铭传.官办基隆煤矿片(光绪十三年十二月)[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351-352.

[99]台湾巡抚刘铭传奏陈英商承办基隆煤矿订拟合同请饬议定夺折(光绪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70-74.

[100]台湾巡抚刘铭传奏陈英商承办基隆煤矿订拟合同请饬议定夺折(光绪十五年六月20二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70-74.

[10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劻等议奏刘铭传请将基隆煤矿改由英商范嘉士集资承办应毋庸置议折(光绪十五年八月初七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75-76.

[102]上谕台湾巡抚刘铭传奏请基隆煤矿改由英商承办殊属粗率着传旨申饬(光绪十五年八月初七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77.

[103]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官商合办基隆煤矿片(光绪十六年六月)[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79-80.

[104]清德宗实录选辑[M].台湾文献丛刊第193种.台北:台湾银行,1964:244.

[105]台湾巡抚邵友濂奏报暂将台湾煤矿旧用机器封储即行停止开采(光绪十八年八月二十四日)[M]//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台湾文献丛刊第278种.台北:台湾银行,1969:94.

[106]刘铭传.购办水陆电线折(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56-258;许南英.窥园留草[M].台湾文献丛刊第147种.台北:台湾银行,1962:224;连横.台湾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77.

[107]刘铭传.台设西学堂招选生徒延聘西师立案折(光绪十四年六月初四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97-298.连横在《台湾通史》卷11教育志称为光绪十六年设西学堂,时间有误。

[108]刘铭传.台设西学堂招选生徒延聘西师立案折(光绪十四年六月初四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97-298.

[109]刘铭传.台设西学堂招选生徒延聘西师立案折(光绪十四年六月初四日)[M]//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27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297-298.

[110]陈衍.台湾通纪[M].台湾文献丛刊第120种.台北:台湾银行,1961:240.

[111]邵友濂.台湾西学堂经费支绌学生学业精邃者寥寥请暂行裁撤[G]//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第221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97.

[112]连横.台湾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