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午战后新式陆军学堂的全面建立

甲午战后新式陆军学堂的全面建立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午战前,中国的陆军学堂仅有两所,而且广东水陆师学堂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陆军学堂,它的陆军军事教育仅仅存在了五年,其毕业学生数目也极为有限。随着新式陆军的编练,新式军官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增设新式陆军学堂、加快新式军官的培养已变得十分迫切。从陆军小学堂到陆军大学堂,“层累递进”,四个等级阶段的学业全部完成,需要7年零4个月至10年的时间。

甲午战后新式陆军学堂的全面建立

甲午战前,中国的陆军学堂仅有两所,而且广东水陆师学堂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陆军学堂,它的陆军军事教育仅仅存在了五年,其毕业学生数目也极为有限。随着新式陆军的编练,新式军官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增设新式陆军学堂、加快新式军官的培养已变得十分迫切。

光绪二十一年(1895),督办军务处在奏折中称,“各国将弁,率皆幼习武备,由学堂考升职任,故于行军兵法,运用枪炮及绘算测量各法,均能通其奥妙”,而“中国旧有将弁,多以壮年奋勇,荐擢职衔,至暮年精力就衰,勇气消磨,仅以旧有虚名分任兵事,不但于各国兵学毫无领略,即中土古今名将治军之道,亦属茫然”。[31]署两江总督张之洞也认为,“整军御武,将才为先。德国陆军之所以甲于泰西者,……其要尤在将领、营哨各官,无一不由学堂出身,故得人称盛。今欲仿照德制训练劲旅,非广设学堂,实力教练,不足以造就将材”[32]。以此为依据,光绪二十二年(1896),张之洞在南京仪凤门内创设江南陆师学堂,聘请德国军官骆博凯、泰伯福特、毛和思等“精通武事者五人”为教习,招收“年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聪颖子弟,文理通顺、能知大义者百五十人为学生”,分马、步、炮、工各门,研习兵法、行阵、地利、测量、绘图、算术、营垒、桥路各种学问,操练马、步、炮各种阵法。所有各门均以两年为期,两年后再令专习炮法一年。[33]

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廷发布“武备学堂能否于各省会一律添设”的谕旨,要求各督抚妥筹具奏。光绪二十三年(1897),已回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创办湖北武备学堂,该校聘请德国军官法勒根汉为总教习,根次等为教习,开设军械学、算学、测绘地图学、各国战史、营垒桥道制造和营阵攻守转运等课[34]。同年,浙江巡抚廖寿丰在浙江杭州求是书院创办了浙江武备学堂,挑选浙江防营25岁以下,“略识文字,身体健壮”[35]之弁兵40名为学生,聘任日本斋滕季次郎和三宅缝造为总教习,学习期限正科三年,速成科一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贵州、陕西、安徽、山西等省也相继创办了武备学堂。

庚子之役后,清廷练兵选将的心情更加迫切。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再次发布上谕,要求各省“亟应于各直省会建武备学堂,以期培养将才,练成劲旅”,特别是还没有建立武备学堂的各省“即着该督抚设法筹建,一体仿照办理,以归划一”。[36]于是各省督抚积极筹办,相继开设武备学堂。到光绪三十年(1904),几乎所有省份都已办有武备学堂。这些军事学堂课程设置基本一致。其主要课程有兵法、营垒、军器、数学、绘图、测量、理化、地形、外文等内堂课,以及马、步、炮、工、辎重和军事体操、打靶、演习等外场课。(www.xing528.com)

由于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这一时期的陆军军事教育略显杂乱,各校的教育质量也参差不齐。仅以学制而言,就有八个月、一年、三年之分。为“广储武备人才,举国划一”,练兵处在袁世凯的建议下,“酌采列邦学制”,于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正式颁布了《陆军学堂办法》,统一了全国军事教育体制

根据《陆军学堂办法》规定,全国陆军学堂分为三种类型,即正课学堂、陆军速成学堂和陆军师范学堂。其中正课学堂为长期正规的军事教育,又可分为四个等级,即为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和陆军大学堂。其中陆军小学堂“教以普通课及军事初级学,并养成其忠爱勇武、机敏驯扰之性质,以植军人之根本”。陆军中学堂主要“教以高级普通课及紧要军事学,并作成其立志节、守纪律、勤服习之实际,以扩军人之知能”。陆军兵官学堂主要“教以实行兵学,分讲堂、校场、野外教授演习,为造就初级武官之所”。陆军大学堂主要“教以高等兵学,统汇各科,淹通融贯,具指挥调度之能,为造就参谋及要职武官之所”。从陆军小学堂到陆军大学堂,“层累递进”,四个等级阶段的学业全部完成,需要7年零4个月至10年的时间。因周期较长,练兵处又在正课学堂以外,辅以陆军速成学堂和速成师范学堂,“以备目前各军武官各堂教习之选,俟各正课学堂办有成效,速成学堂即行停办”。[37]除上述三种类型军事学堂以外,《陆军学堂办法》还规定了各省应于省会设立讲武堂一所,为各省现役军官“研究武学之所”。《陆军学堂办法》颁行以后,到辛亥革命爆发前的八九年间,全国共办起70余所军事学堂。这些军事学校培养了大批各级军事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