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主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和利用探究

企业主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和利用探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关于企业主占有技术工人和科学工作者创造剩余价值的论述,说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现实性。现阶段,企业主对劳动力剥削方式的改变,除了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外,与企业主占用公共自然资源与公共积累资源、利用科研成果的乘数效应有很大关系。

企业主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和利用探究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方式改变。本章关于企业主占有技术工人和科学工作者创造剩余价值的论述,说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现实性。因此,在这里只简略说明经济学界对剥削的几种观点,简要总结一下关于现代剥削的特征。

1.现代学者关于剥削的主要观点。(1)关于剥削的概念。有人认为,剥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剥削指一切损人利己的行为,狭义的剥削仅指利用经济手段获取别人无酬劳动的行为。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剥削的概念来源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劳动者对产出量的贡献和他的工资之间的差额。(2)关于剥削的条件。有人认为,剥削以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为条件,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是私有者利用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劳动者剩余价值产品的一种关系。有人认为,剥削与私有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公有制社会也存在利用权力的剥削。有人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收入不存在剥削。(3)关于剥削的作用。有人认为,剥削是一种丑恶现象,共产党必须担负起消灭剥削的历史责任。美国经济学家罗默认为,剥削是与激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消灭了剥削,也就可能消灭了某种生产要素中的激励因素和生产活力。我国学者也有人持与之相同的观点。(4)关于剥削的存在是否有其合理性问题。有人认为,剥削具有历史的正当性,也具有长期现实普遍性。有人认为,剥削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密切相关,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也代表着人类发展的目标。对剥削的研究不能模糊这一目标。(5)关于剥削与阶级。有人认为,有剥削行为的人,并不一定属于剥削阶级成员,应遵从马克思划分阶级的标准:剥削阶级是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劳动者无酬劳动的集团。有人认为,不能分离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马克思曾说过,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在现实生活中,掌握政权的阶级可以用非经济手段剥削被统治阶级的财产,个人权力也可以化为私人财富

2.现代剥削的主要特征。现代剥削的特征主要从依靠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剥削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的剥削,也就是从通过强化劳动者的劳动占有自然价值到通过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劳动占有前人积累的公共价值;通过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方法使劳动者收入相对减少;通过增加潜在劳动力成长的家庭负担获得超过社会平均劳动力价值的超额价值;通过全民负担性公益事业减少生产性成本支出等方法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使这种剥削更具隐蔽性,同时,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资本主义辩护更具欺骗性。现阶段,企业主对劳动力剥削方式的改变,除了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外,与企业主占用公共自然资源与公共积累资源、利用科研成果的乘数效应有很大关系。

在现实中,企业主利用科研成果须经技术工人的劳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性,占有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m1和m2

如果企业主没有让技术工人加班加点,只通过技术工人的劳动占有了作为公共资源的人类几十万年的劳动积累价值,占有了自然公共资源的价值,通过科研成果的乘数效应占有了科学工作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对技术工人进行的现实剥削度减轻,对科学工作者也给予高报酬,那么,企业主会因此得到为维护资本主义剥削的辩护人的赞誉,从而使他们的说词更具欺骗性。

如果少数科技工作者因为创造发明了某项专利技术而不断地收取专利费,并把这些专利费用于扩大再生产,在再生产中剥削工人,并雇佣其他科学家为其研究新的可以发财的成果,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就成为新的资本家。新中国的科学家们,为了中国人民和整个人类的幸福,无私奉献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精神与日月同辉,是人类永远的需要。

如果企业主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出先进机器进行生产,并没有让工人加班加点,没有减少职工工资和职工福利,只获得积累价值的情况,会给人以假象,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这是有些经济学家产生自动化机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错误认识的根源之一。

如果企业主利用自动化机器排挤体力劳动者,因此获得巨额利润,他们就是利用科学工作者的劳动,获得并占有前人积累的巨大价值,置广大劳动群众于死地,利用“死人”吃活人。

如果企业主没有让科学工作者加班加点,并给予科学工作者以足够的福利,只让技术工人加班加点,利用科学工作者创造的科研成果获得利润,则资本家未占有科学工作者的剩余价值m1,只占有和剥削了技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m2

如果企业主购买了未超过专利保护期的科研新成果进行生产,没有强迫技术工人加班加点,则资本家就只剥削了科学工作者创造的在每个产品中以ΔYn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m1

如果企业主既采用了科学新成果,又强迫工人加班加点,则资本家既剥削了科学工作者创造的剩余价值m1,又剥削了技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m2

剥削在历史上曾经有其正当性,但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公共的自然资源和积累资源将会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占有,科研成果的乘数效应越来越被用于为人民所需的财富创造,剥削和私有制越来越失去了正当性,必将逐步被消灭。科学工作者和技术工人的协作将更加紧密,从而产生新的劳动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的劳动方式将越来越普遍化,科学工作者与技术工人分工协作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方式将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切为私有制剥削的辩护,都是徒劳的。

在现阶段,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对剥削加以限制而不是消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但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无论是公共的自然资源,还是公共的积累价值,都必须归全民所有,必须为全体人民的福祉服务,决不能为少数人所垄断,不能成为少数人奴役多数劳动者的工具。社会主义为科学工作者与生产工人的结合劳动提供了平台,为人人既能动脑进行科学发明,又能动手进行具体操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消除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强制性分工提供了平台,也为消灭剥削提供了平台。我们所处的阶段,是一个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创造、共同富裕、为实现人类共同的幸福而共同奋斗的共享共建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个时代的理论总结,为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主义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

【注释】

[1]晏智杰:《经济学价值理论新解——重新认识价值概念、价值源泉及价值实现条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2]晏智杰:《经济学价值理论新解——重新认识价值概念、价值源泉及价值实现条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3]晏智杰著:《经济价值论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页。

[4]晏智杰著:《经济价值论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页。(www.xing528.com)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7页。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8页。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1页。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4页。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6-217页。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98页。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98-199页。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99页。

[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99-200页。

[1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0页。

[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0页。

[1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1页。

[17]郭久亦:《环境影响粮食供应》,《人民日报》2008年11月25日第6版。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40页。

[1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71页。

[20]《荀子·王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