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关系体系:马克思恩格斯的概念探究

生产关系体系:马克思恩格斯的概念探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生产关系概念。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体系:马克思恩格斯的概念探究

1.生产关系的概念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生产关系概念。根据马克思的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历史发展形态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恩格斯言简意赅地指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过程:“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3]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一定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一定的交换关系、一定的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直接决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又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所有制、分配方式的差异体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以所有制、分配方式体现的基本生产关系,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为具体的经济体制层面,它与实际的经济运行紧密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如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等的影响。

3.生产关系的表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对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指出,它包括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关系,“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4]。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来看,生产是起点,产品被生产出来后,在各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分配决定产品归个人的比例”;把分配得到的产品让渡给其他社会成员,以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就是交换,把交换得到的产品进行使用和消耗,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这就是消费;消费是全过程的终点。(www.xing528.com)

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同时,分配、交换和消费三个环节之间也相互影响。

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的对象。被分配的对象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产品不可能有分配。第二,生产决定分配的性质和方式。生产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生产的这种社会性质只有通过分配的性质和方式才能反映出来。如果生产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那么分配的性质必然是资本主义的。一些人以资本家的身份参加生产,就以利润的方式参与分配;一些人以工人的身份参加生产,就以工资的方式参与分配。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生产决定交换的产生和发展的程度。没有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分工,就不会产生产品的交换。生产过程中,社会分工越发展,交换发展的程度也会越高。第二,生产决定交换的规模。同样,生产的规模越大,可供交换的产品的数量就越多,交换的规模就越大。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人们要消费,就必须有消费的对象,要有食品、衣服和房屋。这些消费对象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第二,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人们生产出什么消费对象也就以什么方式消费。原始人用手抓生肉吃,现代人用各种餐具吃烹调过的熟肉;原始人住的是洞穴,现代人住的是房屋。这种消费方式的不同,由生产发展的不同水平决定。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的品种越丰富、产品质量越好,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就越高。第四,生产成为消费的动力。也就是说,生产还对消费者引起消费的需要。当还没有生产出某产品时,消费者不想去消费这种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也生产出消费的动力。

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在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中,分配、交换和消费不只是消极地被生产所决定,而且还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产品分配得是否合理,会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加速或阻碍生产的发展。

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产品交换的快与慢,对生产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一方面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后成其为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第二,消费使产品的生产行为真正完成,使产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第三,消费引导生产的发展;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动力;第五,消费为再生产创造出劳动力。应该认识到,现实有意义的是有支付能力的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