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利用隆安地方红色资源的思考

加快利用隆安地方红色资源的思考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拟对加快发掘和利用隆安地方红色资源,为全县“五个文明”建设服务进行探索。(二)隆安县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思想认识不深。

加快利用隆安地方红色资源的思考

农本乐

【摘要】隆安县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极为丰富。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速推进“四个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加快发掘和利用隆安地方红色资源,为全县“五个文明”建设服务进行探索。

【关键词】历史;隆安县;地方红色资源;挖掘利用;研究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包括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贵资源。作为一种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重要资源,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无论任务如何转换,无论条件如何变化,红色资源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一、挖掘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对加快推进隆安“五个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隆安是革命老区,是当时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战斗过,红七军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就发生在这里,积淀了深厚丰富、影响广泛、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价值;既有社会价值,又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既有历史印证功能、文明传承功能,又有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开发功能。

1.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是传播中国共产党思想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客观需要。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良好素材。做好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和奋斗历史,从心灵深处去感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红色资源作为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是我国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它因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直观、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特点,成为德育的活教材,对于培养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3.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在要求。挖掘和利用这些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按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把平面静止的历史资源转换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立体鲜活的教学资源,对当前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隆安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隆安位于广西西南部,是南宁通往百色的门户,属大石山区和石漠化片区。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红色资源既可作为一项教育文化,也可开发作为一种旅游产品,不仅有着以史鉴今、教育后人的深远意义,更有着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佳结合点。隆安多数红色资源都位于经济欠发达、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乡镇,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对发展红色旅游,以旅游扶贫新模式为载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隆安县红色资源概况及在挖掘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隆安县红色资源概况

据党史部门对革命遗址遗迹普查统计,隆安县共有革命遗址遗迹26处,其中重要革命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6处,重要革命斗争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9处,重要革命人物故居2处,烈士纪念碑(墓)9处。存有照片69张,标本2件。

在26处革命遗址遗迹中,从年代划分来看,主要是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解放战争以及剿匪斗争时期。

1.革命人物故居。隆安有烈士故居2处,1处是位于县城北门(今城西路)的李干烈士故居;另1处是位于雁江镇红良村的梁砥烈士故居(现有一间约30平方米泥木瓦结构的伙房仍保留历史原貌)。

2.重要革命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隆安有重要革命斗争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6处,分别是:①中共隆安县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遗址;②红七军隆安战役指挥部遗址(天然溶洞);③隆安县游击大队成立处遗址;④隆安县第一期青年干部培训班旧址(现仍保留原貌,旧房屋、黑板、课桌、椅子等培训班所用的物件保留完整,房屋为黄泥生砖+木瓦结构三间土制平房);⑤隆安第一个村级农民协会遗址;⑥隆安县苏维埃政府遗址。

3.重要革命斗争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①红七军隆安战役遗址(覆盖县城面积约6平方公里);②红七军岗哨旧址拱阁楼(1999年12月拱阁街居民自发筹集资金,按照原形重建);③红七军隆安战役弹痕(现仍保留弹痕原貌,为两层砖瓦结构木板楼房,房式为晚清建筑,分前后两进);④沈静斋烈士就义纪念碑;⑤那发游击根据地(现有4座炮楼仍保持原貌);⑥龙布伏击战遗址(位于美丽的布泉河河畔);⑦内引歼匪战遗址(与布泉河仅一山之隔);⑧双江南轰炸惨案遗址(位于右江南岸,隆安县城拱阁街、镇江街出入口)。

(二)隆安县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www.xing528.com)

1.思想认识不深。一些部门和领导对红色资源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挖掘红色资源没有多大作用,开发与不开发都无所谓。目前,隆安县是广西尚未建有党史(革命)教育(纪念)场馆的极少数县(区)之一。

2.整合力度不大。隆安县红色文化资源和传统的“那”文化资源数量相当丰富,但在挖掘、管理、利用上,部门分割、条块管理,没能很好整合。

3.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隆安县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全县除位于县城的红七军岗哨遗址拱阁楼和被列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隆安县红七军烈士纪念碑保存完好外,其他革命遗址保护维修工作举步维艰,很多鲜活的资料随着年月的流失而消失,再现其本来面目的工作难度极大。

三、发掘和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加快推进隆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对策

红色资源既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和软实力。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建设隆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从1926年10月隆安县农民协会办事处成立,1930年1月21日隆安县革命委员会建立,到1950年6月清匪反霸结束,在隆安这片热土上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新生政权的巩固,先后发生了红七军成立后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展开的第一次重大战役——隆安战役,以及为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团结村阻击战、镇结东区(今都结乡、南圩、布泉)农民赤卫军暴动、定杭堆遭遇战等多起战事,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沈静斋等革命先烈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长眠于隆安的青山绿水。以这些革命历史素材为线索,与拟建中的隆安县“那”文化博物馆协调整合建设综合性的“隆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把它建设成为全县近现代史、党史、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作为集中介绍隆安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窗口,打造成一个融教育、展示、纪念、资政、研究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二)修复革命遗址,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集教育游览于一体的项目

1.打造红七军隆安战役红色品牌,全方位展示红七军在隆安波澜壮阔的光辉篇章。一是在红七军隆安战役旧址建造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标志性纪念塔,在战略制高点猴子翻筋斗岭按井冈山黄洋界的模式兴建标志性纪念塑像,复原当年战斗景况。二是在红七军隆安战役指挥部遗址——白鹤岩修复奎光阁、白鹤亭、凉亭,按照公园的模式进行美化绿化,将白鹤岩开发成集旅游、休闲度假、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游览胜地。三是将红七军岗哨纳入县城江滨大道建设项目内容,在楼内展示隆安战役内容和红七军战斗物品,进一步丰富遗址的文化内涵。四是在沈静斋烈士就义地建立沈静斋烈士纪念馆,安放沈静斋烈士雕塑,展示隆安战役情况以及沈静斋烈士英勇事迹。五是恢复李干故居原貌,充分展示李干同志生前的革命足迹。六是拓宽红七军烈士纪念碑建筑面积,按照县级重点烈士陵园的标准重新整修烈士陵园,修筑防护栏杆,陵园附近修建2个纪念亭,以浮雕、宣传板或纪念馆等形式全面展示隆安战役经过。这样,红七军在隆安的战斗历史就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更具说服力,也进一步提高县城品位,提升县城文化内涵。

2.修复双江南轰炸惨案遗址,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0年7月6日,日本侵略军在隆安县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双江南轰炸惨案,共45名民众被炸死,43人被炸伤。这一大惨案遗址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残害隆安人民的重要罪证,做好遗址的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十分深远的政治意义。可在双江南修筑一座纪念碑(亭),以浮雕、宣传板或纪念馆等形式全面展示惨案经过,辅以抗日战争期间乔建镇民众编写的《抗日三字经》和《抗日小诗》,这样更能增强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更加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勇于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想信念。

3.融合布泉山水生态旅游元素,高起点建设布泉龙咘伏击战纪念馆。1949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左江支队七十四团受命在布泉龙咘伏击国民党政府军及保安队800多人,取得敌我双方毙伤俘比为53∶1的辉煌战绩。参照其他红色旅游景点,结合布泉山水生态旅游基地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布泉龙咘伏击战纪念馆,使之成为布泉山水生态旅游的又一亮点。

(三)打造具有隆安特色的红色旅游带,助推隆安经济快速发展

旅游业作为新常态下的朝阳产业,素有“无烟工厂”之称。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5月19日出席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时强调,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内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隆安县应认真学习领会2016年2月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整合发展改革委、交通、扶贫等部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加强“十二五”时期扶贫工作、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等相关项目资源,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投入,将打造隆安特色红色旅游线路作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又一品牌项目。即挖掘利用以隆安战役遗址为中心,以布泉龙咘伏击战遗址、屏山团结村阻击战遗址、中共隆安县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遗址、梁砥烈士故居为支点的红色资源,全力打造“一个中心、一大品牌、三大旅游带”:一个中心——把隆安县城建设成集隆安旅游信息与服务中心、旅游接待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于一体的山水生态城镇;一大品牌——以龙虎山为旅游发展核心和突破口,打造龙虎山旅游品牌,突出龙虎山的品牌效应和带动效应;三大旅游带——建设和完善龙虎山—绿水江、布泉河—罗兴江、县城—雁江古镇右江三大特色旅游带,把隆安打造成为南宁市西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四)挖掘转化地方红色资源,丰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

2011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视察指导工作时要求,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家结合新的实际弘扬当年红军的伟大精神。当前,正是全党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之际,需要每个党员把党章党规等各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形成于中华民族面临危机与艰苦卓绝环境中的红色资源,蕴含着无数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操。红色资源为今天党员教育和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党史部门要将地方红色资源变为教材教案素材,编写适合党员干部阅读的简明小册子,同时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手段,用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扩大地方红色资源的宣传教育面,真正使地方红色资源成为 “活教材”。特别是通过参与式、体验式学习教育方式,让党员干部能身临其境地接触红色资源,近距离学习,从而有效解决教育形式多于教育内容等问题,使受教育的党员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学习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作者单位 中共隆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