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态度和有效使用的方法

货币态度和有效使用的方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一个因素,会极大地制约货币政策的发酵。即便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利息负担,变相增加了人们的财富,但如果人们将这笔意外之财全部放在银行,而不是拿来消费,其实还是无法形成有效需求,更不要提拉升物价了。既然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股市,当然也会通过股市间接地影响商品市场的需求水平和价格水平。

货币态度和有效使用的方法

还有一个因素,会极大地制约货币政策的发酵。那就是人们看待货币的态度和使用货币的方法。

即便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利息负担,变相增加了人们的财富,但如果人们将这笔意外之财全部放在银行,而不是拿来消费,其实还是无法形成有效需求,更不要提拉升物价了。

打个比方,贷款买房的人由于利率下降,利息负担减轻,手头可自由支配的现金就会变多。但是如果他把这笔多出来的钱全部存进银行,而不是花掉;或者即便他从银行里取出了这笔钱,却并不用来购物,而是拿来购买了股票的话,这笔钱就几乎不会对商品市场产生任何影响。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对。如果股市大涨,投资股票的人赚了钱,他们就会增加自己的消费行为。所以一般来说,资本市场一片繁荣的时候,商品市场往往也会呈现出一派交易活络、兴旺发达的局面。所以股市对商品市场是有影响的。既然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股市,当然也会通过股市间接地影响商品市场的需求水平和价格水平。

必须承认,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个致命伤,那就是只有资本市场兴旺发达的时候货币政策才能对商品市场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是间接的。不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未必总是能够带来资本市场的兴旺局面(近些年虽然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当宽松,但上证综指的表现却一直不令人满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货币政策会通过资本市场间接地影响实体经济的需求”这一论调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不能够被当做一般规律来解释现实世界里发生的经济学现象。(www.xing528.com)

因此,“现金多了必然诱发需求上升”的说法,显然也是不科学的。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也许“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一理论本身,从根本上来讲就是错误的。

通胀也许原本就与货币无关,或至少关系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造成通胀的原因,恐怕还得从其他领域去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