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可知,国内外学者针对创新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方法研究居多,且已基本形成比较一致的论点,但是在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方面,则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开放式创新对创新效率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不深入,而开放式创新对某一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的研究就更为匮乏。基于此,本实证将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

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一)产业创新效率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

叶丹、黄庆华选用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存量作为投入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作为产出指标,利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2005—2014年28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叶丹,黄庆华,2017)。周雪蓉、涂建军选用科技活动人员、中高级职称人数、R&D经费支出、科技活动计费支出作为投入指标,技术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利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2008—2012年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周雪蓉,涂建军,2015)。宋来胜、苏楠选用R&D经费内部支出、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作为投入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和超对数生产函数,以2000—2014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开放式创新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宋来胜,苏楠,2017)。李向东、李南、刘东皇选用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表征产出指标,R&D资本存量、R&D人员表征投入指标,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从地区和行业角度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李向东,李南,刘东皇,2015)。赵树宽、余海晴、巩顺龙以科技活动人员数、研发人员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研发经费支出等作为创新投入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作为创新产出指标,采用DEA-BCC模型,在规模报酬变动的假设下对吉林省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赵树宽,余海晴,巩顺龙,2013)。戚湧、刘军以R&D人员数、R&D经费内部支出代表创新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数等代表创新产出,在DEA-Malmquist模型和超效率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因素(戚湧,刘军,2017)。王伟、邓伟平从技术开发阶段、技术转化阶段和市场化阶段等三阶段,以R&D人员全时当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非科技活动人员数表征人力投入指标,上一年有效发明专利数、当年有效发明专利数、当年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表征技术投入指标,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费支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表征资金投入,当年有效发明专利数、当年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和当年新产品销售收入等表征产出指标,运用非径向E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高技术产业三阶段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王伟,邓伟平,2017)。

(二)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赵树宽、余海晴、巩顺龙认为规模效率是导致创新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而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过少又是规模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赵树宽,余海晴,巩顺龙,2013)。肖仁桥、钱丽、陈忠卫;桂黄宝提出企业规模影响知识创新效率,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结构对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作用明显,政府支持、金融环境对创新整体效率有较显著影响(肖仁桥,钱丽,陈忠卫,2012;桂黄宝,2014)。高晓光指出研发支出结构能促进创新效率(高晓光,2016)。李海东、马威指出人力资源直接投入将对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李海东,马威,2014)。王伟、邓伟平认为整体上金融环境、研发强度和劳动者素质均能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王伟,邓伟平,2017)。戚湧、刘军提出政府资金、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与创新效率呈负相关,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效率呈正相关(戚湧,刘军,2017)。李向东、李南、刘东皇实证研究显示,政府资助和金融机构支持明显阻碍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但对行业的负面作用不明显,国际贸易出口对地区和行业创新效率均有积极影响,产业规模对地区创新效率提高有显著作用,但对行业正向作用不明显,FDI与行业创新效率正相关,所有制因素却与行业创新效率负相关(李向东,李南,刘东皇,2015)。周雪蓉、涂建军指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阻碍了创新效率的提高,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与创新效率正相关,金融环境、创业水平与创新效率负相关(周雪蓉,涂建军,2015)。叶丹、黄庆华认为金融环境、市场环境、劳动力素质与创新效率正相关,创业水平与创新效率负相关(叶丹,黄庆华,2017)。(www.xing528.com)

(三)开放式创新环境与产业创新效率

胡曙虹等指出,国内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我国创新机构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存在知识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合作创新中溢出的显性或隐性的知识能否提升我国创新机构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其对溢出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消化吸收能力越强,知识溢出效应越显著,当挤出效应小于知识溢出效应时,合作创新将提高我国创新机构的技术创新效率(胡曙虹等,2015)。宋来胜、苏楠提出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创新对全体整体和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存在1%水平上显著的正相关,本土企业间研发合作对全国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存在5%水平上显著地正相关,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存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存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宋来胜,苏楠,2017)。

综上可知,国内外学者针对创新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方法研究居多,且已基本形成比较一致的论点,但是在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方面,则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开放式创新对创新效率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不深入,而开放式创新对某一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的研究就更为匮乏。基于此,本实证将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考虑到研究数据来源的可靠和真实性,把内向型创新环境细分为外商投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和海归研发人员三个测度,拟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采用2008—2016年东中部地区(14省市)的面板数据,测定东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探究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环境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