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工作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优化工作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位风险评估流程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议事决策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三重一大”业务。

优化工作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1.决策、监督、执行机制

单位除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结合内外部环境,对单位组织架构进行设置外,还应该形成部门间的制衡机制,处理好组织架构中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配,形成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要实现三权分立,需要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从横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环节的工作须由来自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协调运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证明;从纵向关系来讲,完成某项工作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达到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的目的。同时,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部门的独立性,有利于减少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利的可能性,从而依据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建立权责一致、有效制衡的组织架构体系,使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

2.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识别及分析影响单位控制目标实现的因素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风险评估中,既要识别和分析对实现控制目标具有阻碍作用的风险,也要发现对实现目标具有积极影响的机遇。单位风险评估流程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3.议事决策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议事决策通常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决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由行政、党委和纪检的主要领导组成。议事决策的方式方法、决策权的集中度以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是影响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环节。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决策风险。

(1)议事决策的权责划分。科学的议事决策机制需要避免“一支笔”现象,限制党政一把手的个人权力,健全“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议事决策过程中应当让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都能够充分行使职权,通过组织单位党委会、领导班子会议、办公联席会、专项讨论会等形式的决策会议,决定单位重大经济活动事项。同时要正确处理好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的关系,集体决策不意味着要集体负责,因为集体担责的结果往往会是无人担责。(www.xing528.com)

(2)议事决策的事项范围和审批权限。议事决策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三重一大”业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士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这些业务应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但由于各单位实际情况不同,是否属于“三重一大”业务,单位要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明确单位议事决策的事项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同时,应当按照经济活动类别对经济活动决策事项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决策事项明确具体的决策机构和决策方式。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活动决策事项的类别和标准,建立和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原则是建立分级授权审批制度,对于资金划转、结算(支付)事项应明确责任、划分权限,实行分档审批。对于重大经济活动决策事项建立审批制和会签制度。授权审批是对审批权限和级别进行限制,包括分级审批、分额度审批和逐项审批三种方式。分级审批是下级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需要按照授权级别不同依级次向上报批的控制方式;分额度审批是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额度,分别明确归属不同审批人审批的控制方式;逐项审批是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由审批人逐项审批的控制方式。通常单位根据责权匹配原则设立授权审批权限,授权审批的终极权限在于集体决策。

(3)议事过程的科学决策。为防止“拍脑袋”的决策缺陷,议事决策过程要建立在调研、论证、咨询、调整、协调、决定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单位议事决策的工作程序,遵循议事决策原则,确保单位议事决策过程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行政事业领导决策要与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群众意见相结合,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做出重大决策时,碰到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要注意听取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可以组织技术咨询,进行专家论证;对于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4.议事决策的问责机制

为体现决策过程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应详尽记录整个议事过程的参与人员与相关意见,如实反映每位成员的决策过程和意见,在认真做好记录的基础上要向每位成员核实记录并签字,并及时归档。单位应该在决策前实现信息公开,不涉及保密事项的决策要做到决策结果的公开性,将决策结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保证决策结果的公正和公平。为保证决策效果,在决策后也要实行对效率和效果的跟踪,要建立相关的问责追责机制,决策效果与相关人的升迁降免和经济奖惩相挂钩,促进决策严格落实与执行。

5.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单位应当建立各部门或各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强化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只有高层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有效调动全员参与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各部门积极配合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对单位业务活动进行的风险评估和流程梳理,主动开展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开展风险评估、接受检查监督、提供必要材料、认真落实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并主动上报;各部门之间做到信息流畅、沟通顺利,部门负责人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向上级汇报本部门建设情况并及时传达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信息到本部门,促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