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制造业的现状和特征

湖北制造业的现状和特征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汽车、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建材、纺织医药及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且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图42012—2015年湖北省两化融合指数及在全国的排名

湖北制造业的现状和特征

1.制造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2016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12255.46亿元,同比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省工业0.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7%,快于规上工业2.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3%,贡献率达10.8%。

湖北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汽车、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建材纺织医药及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且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2015年,全省93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5220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8%;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聚集规模以上关联企业4193家,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1%,有6个集群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规模行业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呈块、线、流域状发展特征明显。

图1 2011—2016年湖北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表1 2012—2015年年湖北重点产业集群总体发展水平

数据来源:根据湖北省经信委相关统计数据整理。

2.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湖北通过深入推进“两计划一工程”,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冶金、石化、建材、纺织四大传统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份额由2010年的40%下降到2015年的37%。支柱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十二五”期间,全省食品、汽车、电子信息、机械、纺织、钢铁、建材、有色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91%。其中,食品工业规模总量接近8000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3位,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9%;汽车产业规模总量居全国第7位;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产业链发展逐渐完备,产生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和产品,在数控机床、海工装备、航空航天、北斗导航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激光装备、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3D打印、应急救援装备等新兴产业成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新亮点,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为全省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

图2 2011—2015年全省主要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

3.研发创新能力增强,部分技术和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www.xing528.com)

2015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94%,签订技术合同13856件,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7766件,技术市场成交额789亿元,位居中部第一。

图3 2011—2015年全省技术创新指标

2015年,全省93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39项,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02个(国家级46个),获授权专利6152项,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7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2家。全省围绕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专项,其中,烽火通信,国内第一个实现棒纤装备自主化,研制出第一根中空带隙光子晶体光纤,弯曲不敏感光纤技术水平全国第一;新华光的特种光学玻璃填补了国家6项高科技领域空白;高德红外光学感应材料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4.制造业绿色发展较有成效

在一系列节能环保政策和措施作用下,全省制造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较有成效。2016年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和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0.7%和8.1%,有78%的行业单位和88%的市州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015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37,排在全国第七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降至26.8%,比2010年低6.1个百分点;产值超5000万元的循环经济企业超过200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多项指标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5.两化深度融合稳步推进

近年来,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呈现出领域扩展、融合深化、服务增强、支撑带动能力提高的良好态势,以六个重点产业和四个优势传统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人工转机械、机械转自动、单台转成套、数字转智能,促进产品、装备、工艺、管理、服务的全方位改造;大力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首批试点示范企业达14家,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湖北两化融合指数82.41,居全国第9位,其中工业应用指数81.59,居全国第六位;以MES、ERP、SCM、PLM为核心的工业应用类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图4 2012—2015年湖北省两化融合指数及在全国的排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