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赢家必须小心的赢者诅咒:能源和房地产行业的案例分析

赢家必须小心的赢者诅咒:能源和房地产行业的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拍卖会中获胜的赢家的确还不能笑得太早,因为他们可能在赢得拍卖的同时还得到意外的收获——赢者的诅咒。赢者诅咒最多的行业应该是能源和房地产行业。1969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湾原油出售过程中,赢者的出价是9亿美元,而次高的投标出价只有3.7亿美元。现在,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正试图联合起来,解释这些赢者被诅咒的原因。为了避免赢者的诅咒,经济学家的建议是当出现众多的竞标者时,我们应该更保守地报价。

赢家必须小心的赢者诅咒:能源和房地产行业的案例分析

在传统智慧看来,赢得拍卖就是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经济学家的研究否定了这种想法:从成本的角度讲,拍卖的胜利者实际上只表明愿意向这块“土地”支付最高的租金,至于能收获多少“小麦”,恐怕拍卖者自己也不清楚。

拍卖会中获胜的赢家的确还不能笑得太早,因为他们可能在赢得拍卖的同时还得到意外的收获——赢者的诅咒。

打个比方:在一个项目的密封投标拍卖中,投标者只有两人,投标出价最高者将得到该项目,而每个投标者都是在不知道其他人的投标价格的情况下,进行独立投标。投标者知道自己对所拍卖项目的估价,但不知道其他人的估价。不过,每个投标者都相信,其他人对该项目的估价在0和1之间均匀分布。这样,这个简单的密封投标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一般来说,赢得拍卖的人就是那个估价最高的人,如果真的是这样,竞拍的赢者很可能面临这样的诅咒:

要么,投标的价格高于真实的价值,导致赢者出现亏损;要么,真实的价值高于投标的价格,结果竞标人输掉了这次拍卖会,大失所望。

但是拍卖会上真实的情形常常是这样的:为了赢得拍卖,竞标人必须积极地出价,其他竞争对手会促使其不断地提高出价,拍卖价格在一浪接一浪的高呼声中水涨船高,随着血压升高和心跳加速,“赢者”举起的手变得越来越不理性,最终那个抑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举手者”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往往会为了赢得竞拍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意愿。

经济学家们收集了大量真实的数据,结果,人们的表现验证了经济学家们的猜想。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准备拍卖个人通信服务所使用的频谱,最大投标人Next Wave个人通信公司最终胜出,为63个经营许可证总计支付了62亿美元。但是两年后,该公司发现无法支付账单时只得申请破产,Next Wave公司赢得了拍卖,却输掉了市场。(www.xing528.com)

赢者诅咒最多的行业应该是能源和房地产行业。1969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湾原油出售过程中,赢者的出价是9亿美元,而次高的投标出价只有3.7亿美元。在26%的案例中,最高价超出了次高价的4倍多;在77%的案例中,最高价超过了次高价的2倍。并且,大量数据表明,很多竞拍成功的投资者都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

现在,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正试图联合起来,解释这些赢者被诅咒的原因。他们目前的结论是:赢者被诅咒来源于一种认知错觉,即一种精神作用,就如同泡沫产生的原因一样,参加竞拍的人不断受到价格上升的正向刺激,而他们的举动同样对其他人造成影响,结果诱使其他竞拍人犯系统性的错误

为了避免赢者的诅咒,经济学家的建议是当出现众多的竞标者时,我们应该更保守地报价。尽管这看起来有点违背常理,但这确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事实上,收购可以看作是只有一个竞拍者的拍卖,但人们的表现依旧不怎么样。

很多公司都愿意以超过市场价格相当多的溢价来收购另一家公司,当收购完成以后,结果并非股东们想象得那样理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人曾号称要买下象征美国电影好莱坞,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三菱地所1988年以14亿美元买下的洛克菲勒中心,最终亏损高达880亿日元;松下1990年以61亿美元买到的环球电影公司也在5年后贱卖给了希格拉姆公司;索尼还算幸运,收购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尽管没有贱卖,但由于管理不善,到1994年其账面资产已减值34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