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治理模式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探析

政府治理模式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探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区政府治理模式的差异是引起区域工业化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探究政府治理模式对不同产业内结构变迁的影响。各区域以所有制改革为代表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优化均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其中新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但同时西部地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优化对服务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最大,新中部地区次之。

政府治理模式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探析

地区政府治理模式的差异是引起区域工业化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尽管各地区都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但是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质量有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源自产业内部结构变迁合理化程度的差异。因此,需要探究政府治理模式对不同产业内结构变迁的影响。由前述理论假说可以看出,政府治理主要包括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直接干预、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以及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节。鉴于省级行业数据的可得性,以地区制造业结构反映第二产业结构,并重点分析1994年至2017年30个省的20个制造业部门[6]以及14个服务业部门[7]的结构变迁质量。同时,考虑到动态面板模型的数据要求,本章将区域分为东部地区、新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三个区域[8]

变量选取中,一方面分别以地区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与服务业结构的合理化为被解释变量。基于对20个制造业内劳动、资本与技术要素密集度的行业分类,以及14个服务业中生产性与消费性的行业划分,借鉴干春晖等(2011)的做法,采用泰尔指数[9],分别构建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MTL)与服务业结构的合理化(STL)。另一方面,主要从地区政府的直接干预强度(GOVS)、行政管理能力(GOVE)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NSOE)等三个方面反映地区政府治理模式。其中,政府直接干预强度采用地区财政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衡量。政府行政管理能力采用地区行政管理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比重表示。政府与市场关系采取地区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表示非国有化程度。其他控制变量,借鉴经典研究文献的做法,选取真实人均GDP(PGDP)、第三产业比重(INT)、劳均资本(KTL)、人力资本(H)、投资率(INV)、开放程度(OPEN)、城市化(URB)等变量。具体变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表4所示。

表4 数据变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续表

分别检验政府质量对区域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服务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建立以下回顾模型:

其中,MTLit、STLit分别代表制造业与服务业结构转型质量,GOVSit、GOVEit、NSOEit代表政府干预,Controlit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

表5 区域政府干预对制造业结构转型质量的影响(www.xing528.com)

续表

如表5所示,从全国来看,我国政府的直接干预强度、行政管理能力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均与地区制造业变迁质量呈正相关。但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政府治理模式对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模型检验不显著。新中部地区的政府直接干预强度对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关性不确定,但行政管理能力、政府与市场关系与其呈正相关。西部地区的政府直接干预强度对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关性不确定,行政管理能力与其呈负相关,政府与市场关系与其呈正相关。可以看出,尽管整体上我国政府直接干预对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起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其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新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也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有积极作用,西部地区则有不利影响,新中部的行政管理水平对其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各区域以所有制改革为代表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优化均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其中新中部地区最为显著。

表6 区域政府干预对服务业结构转型质量的影响

续表

如表6所示,从全国来看,我国政府的直接干预强度、行政管理能力对地区服务业变迁质量呈负相关,且政府直接干预的影响大于行政管理能力的影响。同时政府与市场关系与其呈正相关。分区域来看,各地区的政府直接干预强度及行政管理水平与地区制造业变迁呈负相关,所有制改革与其呈正相关。可以看出,不同于对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影响,地区的治理模式尽管对各区域服务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影响机制相似,但是强度有显著差异,其中西部地区政府干预强度与行政管理能力对服务业结构合理化的抑制作用最大,新中部地区次之。但同时西部地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优化对服务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最大,新中部地区次之。

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受“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影响,地方政府干预较强的中西部地区,不充分的过早工业化现象较为严重,引起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相对结构的失衡,阻碍了工业化阶段的发展,还加剧了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结构失衡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而在地方政府直接干预较弱的东部地区,充分的工业化不仅能促进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增长,还可以实现后工业阶段经济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政府的直接干预与行政管理均未全面提高地区制造业与服务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其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也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新中部地区政府行政管理水平较高,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有着促进作用,但不利于服务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西部地区的行政管理水平较弱,不利于地区制造业与服务业结构的合理化。与此同时,通过深化所有制改革而不断优化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西部地区的优化更有利于服务业结构的合理化,新中部地区的优化更有利于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