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错配导致企业出口扭曲:机制分析

资本错配导致企业出口扭曲:机制分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资本稀缺的本质,“僵尸企业”的增多会显著挤出市场中其他“健康”企业的投资,恶化行业内企业的生存环境,进而加剧出口企业信贷约束,扭曲和影响市场中企业的出口行为。本部分主要研究资本错配对企业出口扭曲的“僵尸企业”调节效应。在资本错配一定的情况下,“僵尸企业”比例越高,企业的出口扭曲程度越严重。

资本错配导致企业出口扭曲:机制分析

1.基于政府补贴和企业税负的中介效应

政府补贴和企业税负是行业内企业间资本错配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有效渠道,那么二者是否也是导致出口扭曲的主要途径呢?表10报告了行业的资本错配对出口扭曲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第(1)列和第(2)列是政府补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第(3)列和第(4)列是企业税负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第(1)列中资本错配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第(2)列中政府补贴和资本错配对企业出口扭曲的回归结果显著为正,说明资本错配通过提高企业的政府补贴,进而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出口扭曲程度,存在政府补贴的部分中介效应。第(3)列和第(4)列的结果表明:行业的资本错配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税负,进而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出口扭曲,存在企业税负的部分中介效应。这说明政府补贴和企业税负是行业资本错配导致企业出口扭曲的主要渠道。一方面,行业资本错配的加剧使得出口企业获得诸如补贴等形式的出口优惠政策,依靠补贴优惠政策等资本成本优势存活下来的出口企业,没有动力去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导致政策优惠没有促成企业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行业资本错配的加剧降低了行业内企业的平均税负,使用较低资本成本的出口企业的税率下降得更多,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这类出口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非市场因素导致的企业资本成本的下降,也会扭曲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正常退出行为,使得本该退出市场的企业继续存活,税收失去了对企业生产率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导致“出口—生产率扭曲”的形成。

表10 资本错配与出口扭曲:政府补贴和企业税负的中介效应

注:***、**、*分别表示统计值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量。

2.基于“僵尸企业”的调节效应

目前,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2018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要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制定退出实施办法”。“僵尸企业”的存在是造成金融供给的低效或无效的原因之一,“僵尸企业”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妥善处理“僵尸企业”是盘活信贷存量,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重要战场。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受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大,然而,依靠外界资本“输血”而存活的“僵尸企业”,虽然其资本产出率和回报率较低,但却以更低的成本吸收了大量金融资源(谭语嫣等,2017)。基于资本稀缺的本质,“僵尸企业”的增多会显著挤出市场中其他“健康”企业的投资,恶化行业内企业的生存环境,进而加剧出口企业信贷约束,扭曲和影响市场中企业的出口行为。本部分主要研究资本错配对企业出口扭曲的“僵尸企业”调节效应。调节变量包括企业所在省份的僵尸化程度(zompro)、企业所在省份中本行业的僵尸化程度(zomindself)、企业所在省份其他行业的僵尸化程度(zomindother)、企业所在省份本地级市的僵尸化程度(zomcityself)、企业所在省份其他地级市的僵尸化程度(zomcityother),以“僵尸企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代表僵尸化程度。

对“僵尸企业”的识别,主要根据过度借贷法,参考申广军(2016)、李旭超等(2018)的研究,认为某企业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把该企业识别为“僵尸企业”:条件一,资本负债率超过50%;条件二,资产负债率较上一年有所升高;条件三,实际利润为负,使用“息税前利润—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表示。该识别方法的经济意义在于,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且还款潜力很弱,却还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支持,这样的企业就被认定为“僵尸企业”。表11是经过本方法认定的“僵尸企业”的主要调节变量的描述性统计。(www.xing528.com)

表11 “僵尸企业”调节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2报告了“僵尸企业”与资本错配交互项对企业出口扭曲影响的实证结果。第(1)列至第(5)列分别是本省、本省本行业、本省其他行业、本省本地级市、本省其他地级市僵尸化程度的交互项结果。从第(1)列可以看出,行业资本错配显著加剧了企业的出口扭曲,同时行业资本错配与各个僵尸化程度的交互项的偏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这两个解释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即资本错配对企业出口扭曲的作用和“僵尸企业”对企业出口扭曲的作用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资本错配不仅直接恶化了企业的出口扭曲(0.3377),而且通过“僵尸企业”的调节效应,进一步加剧了其对企业出口扭曲的负面影响(1.1781)。在资本错配一定的情况下,“僵尸企业”比例越高,企业的出口扭曲程度越严重。非市场的制度性原因导致“僵尸企业”的长期盘踞,这不仅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淘汰机制,而且通过挤占大量要素资源,增加了其他正常企业获取资源的难度,提高了出口企业的信贷约束,使得出口决策和出口规模的扩张受到抑制,出口行为变得扭曲。第(2)列至第(5)列的结论与第(1)列一致,同时可以发现,“僵尸企业”的调节效应不仅存在于本行业和本地区,而且具有跨行业和跨地区的影响。对比来说,“僵尸企业”的调节效应更多体现在地区层面。

表12 资本错配与出口扭曲:“僵尸企业”的调节效应

续表

注:***、**、*分别表示统计值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