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住房保障银行的必要性

国家住房保障银行的必要性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住房保障银行以国家信用为支撑,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为保障房建设筹集资金。其次,通过住房保障银行将公积金资金投向保障房建设既能够解决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合法性问题,又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保障缴存职工的利益。

国家住房保障银行的必要性

(一)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需要成立国家住房保障银行

1.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难以有效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

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作用,但是,公积金中心的事业单位属性和管理体制决定了其难以对住房金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发挥对“夹心层”的住房保障作用。首先,公积金中心作为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缴存职工利益最大化的激励。其次,公积金中心不是企业法人,也没有资本金,缺乏承担贷款风险的能力。此外,公积金中心虽然从事住房贷款业务,但银监部门却难以对其进行监管,资金运用很不透明,容易发生寻租、腐败。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9700万缴存者中,只有15%—30%的人获得了公积金贷款,广大“夹心层”职工并没有享受到这一制度优惠。那些没有参加公积金制度的民营企业职工、个体户和进城务工的“新市民”就更加难以获得政策性住房贷款。

2.从国际经验来看,相较于行政机构,由金融机构对公共住房金融资源进行配置更有效率

为了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日本专门成立了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住宅金融公库,为日本30%以上的家庭(主要是“夹心层”)提供了住房贷款,对改善全体国民住房条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韩国专门设立了国民住宅基金,委托商业银行管理,为广大“夹心层”购房租房提供低成本贷款,有效缓解了“夹心层”住房难问题;巴西专门成立了国家住房银行,为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家庭提供长期低息住房贷款,成为巴西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力”。因此,从国际经验来看,相较于行政机构,由金融机构来对公共住房金融资源进行配置,往往更有效率。(www.xing528.com)

(二)解决保障房资金问题需要成立国家住房保障银行

国务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目标,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提出了五年1000万套棚户区改造计划。按照住建部的估算,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投资1.3万亿—1.4万亿元,把保障房租售收入、各级政府预算金和公积金增值收益都算上,仍存在3000亿—4000亿元的资金缺口。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峻、融资平台融资越来越困难的背景下,资金问题已成为保障房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再加上保障房项目贷款期限长、收益率低,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通过成立国家住房保障银行来盘活财政资金和公积金等住房保障资金就成为破解保障房建设资金难题的现实选择。首先,住房保障银行以国家信用为支撑,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为保障房建设筹集资金。其次,通过住房保障银行将公积金资金投向保障房建设既能够解决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合法性问题,又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保障缴存职工的利益。

(三)成立国家住房保障银行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央城镇会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国家住房保障银行的成立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