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初探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初探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三个基本特征中,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大量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条件,差异性是研究总体时的具体内容。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初探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范畴,这些范畴是从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中概括出来的。统计学在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时,经常要用到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只有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术语有了正确的理解,才有利于本书各章节内容的学习。现简述几个常用的基本概念。

1.4.1 总体和总体单位

1.4.1.1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

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例如,在研究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时,全国的所有工业企业便构成了研究的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则为一个总体单位。因为每个工业企业的经济职能都是相同的,都是进行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

1.4.1.2 总体的基本特征

(1) 同质性。

同质性是指组成总体的所有总体单位至少在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具有共性,这个共性是我们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例如,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总体是全国人口,总体中的每个人都具有中国国籍和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共性。

(2) 大量性。

总体一定要由大量个体单位组成。因为统计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而这种趋势和规律只有在大量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才能表现出必然性。例如,我们不能以个别商品价格的涨跌幅度来说明和评估整体物价的变动水平,因为影响个别商品价格涨跌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偶然性。只要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足够多,这种特殊性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就趋于相互抵消,才有可能显示出必然性来。总体的大量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单位之间的差异性越大,构成总体的单位数就应该越多; 调查研究的精确度要求越高,调查或观察的总体单位数就要求越多。

(3) 差异性。

构成总体的各单位除了具有同质性外,还必须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异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如果总体各单位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统计研究就会成为多余的东西。例如,在了解我国企业发展情况时,在我国所有企业这个总体中,每一家企业除了具有“配置资源、追逐利润”的共同特征外,其他方面如厂房面积、职工人数、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市场范围等数量表现是不相同的,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以上三个基本特征中,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大量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条件,差异性是研究总体时的具体内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形成统计总体,才能用各种统计方法来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研究。

1.4.1.3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总体单位数量是有限的,如全国企业数量、某企业职工人数等。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无限总体是指总体范围不能明确确定,总体单位数目无限,不能计算总体单位总数,如某企业生产流水作业线上的产品、海洋中的鱼等。对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不能进行全面调查。

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存在着转换关系。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是相对的。例如,在研究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时,全国所有的工业企业就构成了一个统计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当研究全世界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时,全世界的工业企业就构成了一个统计总体,而每一个国家的工业企业就变成了一个总体单位。

1.4.2 标志、变异和变量

1.4.2.1 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通常每个总体单位都有许多属性和特征。例如,以工人作为总体单位进行考察时,这个总体单位有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等属性和特征,这些都是每个工人的标志。

一个完整的标志应该包括标志名称和标志表现两个方面。所谓标志表现就是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具体体现,如人口普查中的个体单位“某人”的性别为男、年龄为28岁等。这里“性别”、“年龄”等是标志名称,而“男”、“28岁”等就是标志表现,它分别回答某人的性别是什么、年龄是多少。任何一项统计工作都要掌握总体单位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实际发生的情况,因此标志的具体表现就是统计最关心的问题。

标志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的特征,其具体表达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只能用文字来表示,如人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等。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数量的特征的标志,其具体表达可用数值表示,如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等。

标志又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不变标志是指在各总体单位中的具体表现都相同的标志。任何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至少有一个不变标志,它是构成总体同质性的基础。可变标志是指在各总体单位中的具体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它构成统计研究的具体内容。例如,要研究某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工资收入情况,则该行业所有职业经理人便构成了总体,“职业”便是其不变标志,是形成该总体的前提条件,即总体的同质性。在职业经理人的这个总体中,每位经理人的工资收入是不完全相同的,“工资”便是可变标志,它因每位经理人的工龄学历、职称及工作效率等不同而异。但如果我们研究的不是该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工资收入情况,而是该行业所有员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则总体就应包括经理人、生产人员、服务人员等在内,这时“职业”这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上的表现就不尽相同了,它与工资等一样均为可变标志。

1.4.2.2 变异

在统计中,把可变标志的差异和变化称为变异,可分为属性的变异和数值的变异两种。例如,对于职工人数,有的企业可能只有几人或几十人,而有的企业可能有几千人或几万人; 性别可以分别表现为男或女。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有变异才有统计,如果没有变异,统计也就没有必要了。

1.4.2.3 变量和变量值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数量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或者说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做变量值。如某公司的利润为1000万元,这里的“利润”就是变量,“1000万元”就是变量值。

1.4.2.4 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变量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做无限分割,即可取许多位小数,如人的身高和体重,企业的产值、耗水量、耗电量等。年龄一般虽按整数计算,但严格按出生时间计算时,也会出现小数位,因此也应作为连续变量。离散变量的取值是不连续的,相邻两值之间是以整数位断开的,不可能有小数,如学生人数、机器设备台数、企业个数等。

1.4.3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1.4.3.1 统计指标

(1) 统计指标的概念。

统计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某种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它表明现象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综合数量表现。统计指标一般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指标名称反映现象所属的一定范畴,指标数值反映现象在具体环境下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及比例关系等。例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数为133972万人。其中,“人口数”就是指标名称,“133972万人”就是指标数值。指标数值是通过对总体各单位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综合汇总和计算而得到的。

统计指标的基本作用就是用现象的具体数量来反映总体事物存在的客观事实,为我们进行定量分析提供坚实的客观基础。统计指标是统计工作的中心问题之一,被形象地称为“统计的语言”。

(2) 统计指标的特点。

①可量性。统计指标是对现象的某种综合数量特征进行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范畴。但不是所有作为概括现象的范畴都能形成统计指标,只有那些能用数字加以计量的范畴才有可能被称为统计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从业人数、税收总额等。对于那些无法用数字加以计量的范畴,就不可能成为统计指标,如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筹资方式等就不是统计指标。可见,凡是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字加以计量,所以可量性是统计指标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经济范畴转化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条件。

②综合性。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其数值既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计,又是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差异综合。所以,凡统计指标都是综合指标,都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

③具体性。统计指标是反映具体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数量特征,而不是抽象的现象、概念和数字。可见,统计指标是指特定的现象,包含着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容和计量单位,因而不存在脱离具体内容的统计指标。

(3) 统计指标的分类。

①按其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总量指标,如职工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工资总额等。该指标的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变化而增减。(www.xing528.com)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如全国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人均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人口密度、合格品率、城乡人口的比例等。该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变化而增减。

②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数量指标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总体单位数目的总量和总体标志的总量,这些总量都以绝对数的形式表示,所以这类指标又称为总量指标。

质量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城乡人口的比例、人口密度、计划完成程度等,都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这类指标就称为相对指标; 而人均国民收入、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等则是以平均数形式表示的,这类指标就称为平均指标。

③指标按其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实体指标所反映的是具有实物形态的、客观存在的总体的数量特征,如粮食产量、从业人数等。

行为指标所反映的是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如工伤事故指标、犯罪行为指标、影视收视率等。

④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客观指标是指可以通过实际度量或计数来取值的、具有具体性和客观性的指标,如上述粮食产量、从业人数等实体指标。

主观指标是指不可能或难以用直接度量或计数取值而只能凭人们的主观估计、评价取值的指标,如文艺演出、部分体育比赛项目中的评委亮分、民意测验结果等。必须指出的是,主观指标虽然不是实际度量或计数得出来的,带有模糊性,但是该结果的得出仍然有一定的标准、规则,并非完全主观臆造。应该说这类指标仍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⑤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加以计量的指标。所谓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实物形态及性能特点,由国家统一规定计量单位,主要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和标准实物单位等,如米、千克、千瓦时等计量的指标。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反映现象价值量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等指标。

⑥指标按其功能不同,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描述指标是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实情况、描述社会生产、生活过程和结果的统计指标,如人口数、财政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等。

评价指标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考核,以检查其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如资金利税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积累率等。

预警指标主要是用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并根据指标数值对可能出现的总量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变情况等进行预报的指标,如物价指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4) 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统计指标与标志有明显的区别:

①凡是统计指标,就必须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是可量的,如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用来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它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差异综合,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它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有:

①指标数值均由总体单位的相应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且指标数值的大小受各单位相应标志值大小及其变化的影响。

②指标与相应数量标志之间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总体与总体单位有可能发生变化,由此,指标和标志也有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1.4.3.2 统计指标体系

在统计研究中,单个统计指标只能反映总体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如果要全面观察和反映现象总体的各个侧面和特征,就需要一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这种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叫做统计指标体系。例如,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人、财、物、产、供、销的有机结合,必须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才能全面地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

(1) 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

统计指标的基本作用是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对于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现象总体而言,单个统计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一个特定方面的数量表现,若要系统地、全面地描述总体的数量特征,则需要使用一个或若干个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就是从不同侧面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整体。它可以全方位、多侧面地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例如,要反映某地区人口变动情况及数量特征,则需要用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等的指标组成的体系来加以说明。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是一个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一个特定方面的功能。这是构成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缺少其中任何一点,就难以形成统计指标体系。

(2) 指标体系的形式。

指标体系反映的是所研究现象之间的一种数量依存关系,而所研究现象之间的这种数量依存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这说明指标体系的存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可用加法模式、乘法模式两种数学模式表现出来。

(3) 设计指标体系要遵循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设计的统计指标体系要符合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反映被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反映客观事物内部及其彼此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②目的要明确,中心要突出。设计统计指标体系要满足统计研究的需要。不同的研究目的决定着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对象应该用不同的指标及指标体系来反映。同时,在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式中,要注意所反映问题的角度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性,使指标体系中所有的指标都围绕一个中心,从各不同角度来反映情况。

③整体功能要突出,结构层次要明晰。指标体系是一系列有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应大于体系内各具体指标功能的简单总和。要实现这一点,前提条件是各具体指标彼此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并协调一致。作为系统,统计指标体系都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而且其结构应该有序而不能杂乱无章。指标体系的有序性,体现在它的层次性上。任何一个指标体系都是由若干个有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而该指标体系本身又可能是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只有保持指标体系结构层次上的明晰性,才能发挥其更大的整体功能。

④方法可行,操作简便。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应与客观条件相适应,指标体系的具体计算方法要切合实际,符合科学原则,且必须考虑到电算化的要求,可操作性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