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悖论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悖论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消费角度来看,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往往引发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导致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与消费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日益社会化的基本矛盾,割裂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必然导致生产无限扩大和工人消费不足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在抑制工人消费的同时,它又鼓励人们大胆消费,甚至制造虚假需求诱导人去消费。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悖论

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而财富从物质上来看只是需要的多样性。对财富的占有也就意味着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有了基本物质条件和保障。可是私有制使得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作为劳动主体的工人不是劳动产品的占有者,反而没有参与实际劳动过程的资本家成为最大财富的占有者。因此,私有制社会里“一方面,财富是物,它体现在人作为主体与之相对立的那种物即物质产品中;另一方面,财富作为价值,是对他人劳动的单纯支配权,不过不是以统治为目的,而是以私人享受等等为目的”〔27〕。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消费不足,生产过剩危机的到来。

强大的资本力量促使资本家克制消费的欲望,将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以社会消费最小化以实现资本最大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使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贫困的积累。从消费角度来看,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往往引发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导致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与消费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广大无产阶级工人是消费消费品的主力,另一方面“每一个资本家都知道,他同他的工人的关系不是生产者同消费者的关系,并且希望尽可能地限制工人的消费,即限制工人的交换能力,限制工人的工资”〔28〕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加资本家所能获得的剩余价值。这样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工人的支付能力极其匮乏,工人虽有消费的需求,但是受到消费能力的限制,导致事实上的消费极其有限。马克思指出:“构成现代生产过剩的基础的,正是生产力的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广大的生产者的消费只限于必需品的范围,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利润成为生产的界限。”〔29〕在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渴望中,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广大工人的消费水平极其低下并存,产生的结果往往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增长速度普遍超过消费的增长速度,经济危机随之而至。产品一旦过剩,社会再生产就无法继续,资本必然闲置和过剩,大量劳动力失业,致使劳动力过剩。于是出现“产品过剩—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产品过剩”的恶性循环怪圈。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之所以产生,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具体说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劳动成果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指出,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经济制度的共有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却引发了经济危机。(www.xing528.com)

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日益社会化的基本矛盾,割裂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必然导致生产无限扩大和工人消费不足的矛盾。资本主义财富消费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利己需要,首要的是对无限抽象财富的占有。资本家为了要起到资本家的作用,他也要生活和消费。但“他的享受仅仅是次要的事情,是一种服从于生产的休息。同时,他的享受是精打细算的,从而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的享受,因为资本家把自己的享受也算入资本的费用。因此,他为自己的享受所挥霍的钱只限于这笔花费能通过会带来利润的资本再生产而重新得到补偿。可见,享受服从于资本,享受的个人服从于资本化的个人”〔30〕。他生活消费的每一步也被纳入资本扩张体系之中。

为了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出无限扩张性和自我突破性,但这一切要以足够的消费需求和购买力为前提。鉴于消费在生产总体过程中的作用,消费领域的开拓开始成为拯救经济危机的有利杠杆资本主义社会在抑制工人消费的同时,它又鼓励人们大胆消费,甚至制造虚假需求诱导人去消费。于是普通家庭曾经消费不起的大件耐用消费品,诸如缝纫机、电冰箱、电视以及汽车等现代工业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不是意味着消费富足,社会一片和谐景象呢?是否意味着工人和资本家成为平等消费对象呢?其实不然,资本主义生产通过唤醒人的“欲望”这一生活本能,既调动了人的多方面能力去创造财富,又煽起了人们的动物性本能。导致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盲目发展和空前膨胀的真正原因是让人的消费为生产财富而服务,而不是财富生产为人的消费而服务,马克思正是看到了无产阶级所遭受的这种无力和非人的生存现实,才针对性地指出,“如果它不消灭它本身的生活条件,它就不能解放自己。如果它不消灭集中表现在它本身处境中的现代社会的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它就不能消灭它本身的生活条件”〔31〕。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生产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消费除了服从于资本扩张的需要,就是用于满足日常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但随着物质由比较匮乏发展到相对充裕的程度,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消费,一种符号性消费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